[發明專利]一種實現軸對稱噴管全向矢量調節的塞錐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50140.7 | 申請日: | 2013-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230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 發明(設計)人: | 趙春生;胡春曉;任利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02K1/78 | 分類號: | F02K1/78 |
| 代理公司: | 沈陽晨創科技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龍 |
| 地址: | 110015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現 軸對稱 噴管 全向 矢量 調節 機構 | ||
1.一種實現軸對稱噴管全向矢量調節的塞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實現軸對稱噴管全向矢量調節的塞錐機構,包括塞錐前段(1)、塞錐后段(2)、支撐架(3)、第一作動筒(4)、轉桿(5)、連桿(6)和第二作動筒(7);
其中:塞錐前段(1)和塞錐后段(2)組成中心錐結構,塞錐前段(1)和塞錐后段(2)接觸位置的型面為同心球面,兩者之間通過垂直于噴管軸線的轉動副連接,且連接轉動副過塞錐前段(1)和塞錐后段(2)的同心球面,用于實現噴管燃氣流的矢量調節,同時起到對前端熱端構件的遮擋;
支撐架(3)作為塞錐前段(1)和塞錐后段(2)組成的中心錐結構的支撐構件,將中心錐連接在噴管的筒體上,支撐架(3)尾端與塞錐前段(1)通過轉動副連接,且連接轉動副過塞錐前段(1)和塞錐后段(2)的同心球面,前端與噴管筒體固定連接,塞錐前段(1)、塞錐后段(2)和支撐架(3)之間連接的轉動副互相垂直,同時分別與噴管軸線垂直,組成萬向節運動副,以實現中心錐在全向360°范圍內的矢量轉動;
第一作動筒(4)前端通過轉動副連接在噴管的筒體上,后端通過轉動副與轉桿(5)一端連接,作為中心錐矢量偏轉的驅動構件;轉桿(5)前中段部位通過轉動副連接在噴管的筒體上,另一端與連桿(6)的前端通過轉動副連接;連桿(6)另一端通過轉動副連接在塞錐前段(1)上;
第一作動筒(4)、轉桿(5)、連桿(6)和塞錐前段(1)組成平面連桿滑塊機構,第一作動筒(4)伸縮驅動轉桿(5)繞前中段與噴管筒體之間連接的轉動副轉動,帶動連桿(6)拉著塞錐前段(1)在一個平面內偏轉;第一作動筒(4)、轉桿(5)、連桿(6)以及噴管筒體之間相互連接的轉動副相互平行;
第二作動筒(7)一端通過轉動副與塞錐前段(1)連接,另一端通過轉動副與塞錐后段(2)連接,作為實現塞錐前段(1)和塞錐后段(2)相對轉動的驅動構件;
塞錐前段(1)、塞錐后段(2)和第二作動筒(7)組成另一個平面連桿滑塊機構,機構所在平面與所有連接轉動副均與第一作動筒(4)、轉桿(5)、連桿(6)和塞錐前段(1)組成平面連桿滑塊機構互相垂直。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現軸對稱噴管全向矢量調節的塞錐機構,其特征在于:塞錐前段(1)為軸對稱結構的中空結構,外形面為曲面。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現軸對稱噴管全向矢量調節的塞錐機構,其特征在于:塞錐后段(2)為軸對稱結構的中空結構,外形面為曲面。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現軸對稱噴管全向矢量調節的塞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塞錐前段(1)位于塞錐后段(2)內側或外側。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現軸對稱噴管全向矢量調節的塞錐機構,其特征在于:支撐架(3)為空心結構,沿噴管中心對稱面對稱分布;用于從外側引入中心錐的冷卻氣,同時用于安裝第二作動筒(7)液壓管路。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現軸對稱噴管全向矢量調節的塞錐機構,其特征在于:第二作動筒(7)位于塞錐前段(1)和塞錐后段(2)的內側或外側。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現軸對稱噴管全向矢量調節的塞錐機構,其特征在于:第二作動筒(7)外圍設計有冷卻防護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50140.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設有水循環冷卻裝置的油浸式變壓器
- 下一篇:一種具有緩沖調節功能的變壓器油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