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背靠磚混擋土墻的單側支模體系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49779.3 | 申請日: | 2013-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976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0 |
| 發明(設計)人: | 徐建軍;張國光;裘曉東;王增豐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2 | 分類號: | E02D29/02;E04G11/08;E04G17/14;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寧波市天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張文忠 |
| 地址: | 31504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背靠 擋土墻 單側支模 體系 施工 方法 | ||
1.一種背靠磚混擋土墻的單側支模體系,包括磚混擋土墻(1)以及木模板(2),所述的磚混擋土墻(1)與木模板(2)合圍形成澆筑混凝土的空間,其特征是:所述的磚混擋土墻(1)內預埋有止水定位螺桿(5),所述的止水定位螺桿(5)伸出磚混擋土墻(1)的一端穿過木模板(2)并對所述的磚混擋土墻(1)和木模板(2)產生能承受混凝土澆筑側壓力的對拉力,所述的木模板(2)背對磚混擋土墻(1)的一側設有內楞(3)和外楞(4),所述的內楞(3)和外楞(4)相互垂直設置,所述的止水定位螺桿(5)穿過外楞(4)并與之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背靠磚混擋土墻的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是:所述的止水定位螺桿(5)與磚混擋土墻(1)的連接處設有墊塊(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背靠磚混擋土墻的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是:所述的外楞(4)由兩根并排設置的單管(41)組成,且所述的止水定位螺桿(5)穿設于兩根單管(41)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背靠磚混擋土墻的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是:所述的止水定位螺桿(5)埋設于磚混擋土墻(1)的磚縫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背靠磚混擋土墻的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是:所述的止水定位螺桿(5)和外楞(4)通過山型卡(7)和螺母(9)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背靠磚混擋土墻的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是:所述的木模板(2)下方設有混凝土底板(8),所述的混凝土底板(8)上具有上翻墻(8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背靠磚混擋土墻的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是:所述的內楞(3)是木方子。
8.一種背靠磚混擋土墻的單側支模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基礎墊層澆筑完成后先施工磚混擋土墻(1),在砌筑過程中按照確定的間距埋設止水定位螺桿(5),止水定位螺桿(5)埋在磚縫內,水平方向根據水平線控制其埋設的高度,垂直方向以第一排為基準點用吊線鍾進行控制,每根止水定位螺桿(5)端部離墻體面的長度保持一致,用墊塊(6)及螺母進行固定;
步驟二,磚混擋土墻(1)全部完成后,對磚混擋土墻(1)外側空隙處回填土方,土方應分層進行壓實;同時,在磚混擋土墻(1)的內側面搭設操作架,對磚混擋土墻(1)內側面進行粉刷,并在粉刷層干透后涂刷防水涂料作為混凝土墻體的防水層,防水層完成后先施工混凝土底板(8)及上翻墻(81)結構,然后進行混凝土墻體單側支模體系的施工;
步驟三,根據混凝土墻體的厚度來調整止水定位螺桿(5)的定位片位置,使每根螺桿定位片距防水層的距離等于混凝土墻體的厚度,然后在止水定位螺桿(5)上掛設釘有內楞(3)的木模板(2),內楞(3)底部支承在已澆混凝土底板(8)上,以承受木模板(2)的自重;
步驟四,每片木模板(2)掛設從下往上分排進行,待下一排木模板(2)的外楞(4)用山型卡(7)固定完成后再掛設上一排木模板(2),直至木模板(2)全部支設完成;
步驟五,進行模板垂直度及軸線的復核和校正,垂直度偏差和軸線偏差控制在要求誤差內,校正完畢后對墻體混凝土進行分層澆筑;
步驟六,在澆筑完成且牢固后拆除單側支模體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寧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49779.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