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隧道窯預熱帶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48133.3 | 申請日: | 2013-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114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孫慶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7B9/12 | 分類號: | F27B9/12;F27B9/30 |
| 代理公司: | 濟南日新專利代理事務所 37224 | 代理人: | 謝省法 |
| 地址: | 250022 山東省濟***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隧道窯 預熱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隧道窯爐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通過結構的改變、能有效減小預熱帶溫差的新型隧道窯預熱帶。
背景技術
隧道窯是一種氣流呈水平流動的橫焰式窯爐,用于燒制陶瓷、耐火材料等產品。傳統技術中隧道窯預熱帶由于熱氣流上浮,冷氣流下沉,存在很大的溫差(該溫差最大可達300℃-400℃),該較大溫差的存在容易引起制品開裂,并使產品燒制時間延長,燒成質量不均勻,降低了窯爐產量和質量,因此,如何減小預熱帶溫差是本行業重點關注的問題。發表在《景德鎮陶瓷》1985年第4期中的“淺談隧道窯預熱帶溫差”(作者:謝長安)一文中,詳細列舉了隧道窯溫差大的原因及減小該溫差的措施,使用的具體措施可以是封死坑道和大氣相連通的進出口、用金屬材料封閉外墻、按時加沙、封閉排煙孔外支閘口等,上述措施的使用都可以歸結為改善預熱帶的密封性。發表在《陶瓷工程》第32卷第6期的“淺談降低隧道預熱帶上下溫差的措施”一文中,從窯體結構尺寸的調整、窯體結構上的改進和碼坯結構的改進三個方面,在其窯體結構的改進上,提出了使用輕質耐火材料做襯磚、加強窯車密封和窯車臺面結構上的改進等舉措,上述兩篇文章都重點關注了預熱帶上下溫差的問題,都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方案,但是對預熱帶的結構改進上都沒有提出相應的改進。申請號是2007201534459、申請名稱是“陶瓷隧道窯預熱帶的改進結構”的發明申請中,公開了一種隧道窯的改進結構,使用該結構能使預熱帶的上下溫差減小,技術方案是在預熱帶的第一溫度區80-350℃范圍內,每隔2米的窯頂布置了一組攪拌氣幕,將來自于冷卻帶的余熱風與煙氣逆向高速噴入窯內,同時在此段的窯內上下交錯布置了4套熱風噴射管;在隧道窯預熱帶第二溫度區350-650℃范圍內,每隔2米的窯墻下部交錯布置了3套高溫調速噴嘴,在同一截面上的正對方窯上部相應布置了對應數量的熱風噴射管。該種結構能使窯內上下、內外溫度非常均勻,減小了溫差,并加快了推車速度,從而提高了產品的燒成質量和產量。但是該種改進結構仍然沒有涉及對預熱帶結構的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節省材料、使用效果良好的新型隧道窯預熱帶,該預熱帶通過在預熱帶上增加頂梁和側柱,達到減小溫差的目的,使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隧道窯預熱帶,包括預熱帶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預熱帶還包括設置在窯頂的頂部梁和靠近窯側墻處的側柱,所述側柱與豎直方向夾角不為零。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有:在同一橫向位置處的側柱為兩個,左右對稱分布。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有:不同橫向位置處的側柱之間縱向間隔為1米。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預熱帶改變了現有技術中預熱帶的結構,從而極大改變了預熱帶上下溫差大的狀況,頂部梁和側柱的使用起到了良好的阻流和導流作用,使得上部熱空氣有序向下流動,從而極大縮減了溫差,具有結構簡單、使用便利、成本低廉、使用壽命長之優點。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橫向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本發明縱向結構示意圖,其中1是窯頂,2是頂部梁,3是窯墻,4是側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隧道窯預熱帶,包括預熱帶本體、設置在窯頂的頂部梁2和靠近窯側墻處的側柱4,側柱4與豎直方向夾角不為零。在同一橫向位置處的側柱4為兩個,左右對稱分布。不同橫向位置處的側柱4之間縱向間隔為1米。
使用時,預熱帶的熱氣流由右向左流動,熱氣流受到頂部梁2的阻流和導流的作用,向下流動,同時熱氣流在窯墻3上的側柱4的導流作用下,也向下流動,從而使得上部熱氣流總體上是往下運動的。在運動中,上部的熱氣流和底部的冷氣流進行攪拌,達到了均化氣體溫度的效果,從而有效降低了上下溫差。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南大學,未經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4813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