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脂溢性脫發及斑禿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47047.0 | 申請日: | 2013-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056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趙步長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步長高新制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4 | 分類號: | A61K36/8964;A61P17/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119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脂溢性 脫發 斑禿 中藥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脂溢性脫發及斑禿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醫藥制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脂溢性脫發中醫稱為“白屑風”,西醫又稱男性型禿發,雄性激素性禿發,彌散性禿發,是青春期后頭額、顳、頂部進展緩慢的禿發,男女兩性均可發生,但以男性患者更為常見。也是皮膚科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難治疾病之一。現代醫學多認為本病的發生與性激素平衡失調、皮脂腺分泌過多有關。臨床上本病患者往往伴有頭部皮脂溢出較多,頭皮屑多,毛發干枯、瘙癢等癥狀。由于本病有礙容貌,影響美觀,常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和思想負擔,因此對本病的治療也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對于脂溢性脫發及斑禿疾病,還未有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臨床藥物治療主要是雄激素受體阻斷劑(如安體舒通、環丙氯地孕酮等)及5-α還原酶抑制劑(如非那雄胺、孕激素等)。這些藥物雖有一定生發作用,但不良反應大、復發率高、療程長、效果尚不理想。然而,中醫藥在延緩本病發展方面有著比較確切的療效。
從中醫學來分析脂溢性脫發的發病機理,主要有血熱風燥、脾胃濕熱、肝腎不足、氣血瘀滯型的四大方面,其病處在毛囊、頭皮,病變在毛發,病位在臟腑,與肝、脾、腎三臟關系密切。由于平素血熱之體,復感風邪,久而轉化為燥,進而耗血傷陰,陰血不能上達巔頂,而榮養毛發,毛根干涸,故發焦脫落。或因脾主運化,為后天之本,若脾氣虛弱,或過食肥甘、辛辣、酒類,以致脾胃運化失常,水濕內聚化熱,致使濕熱上蒸至巔頂,侵蝕發根,白漿,發根漸被腐蝕引起頭皮粘膩而脫落或稟賦不足,思慮過度,勞傷肝腎而致陰血日漸虧虛,毛發失去濡養而致脫落。或因久病未治,毛絡受阻,氣血瘀滯于毛絡,以致頭皮變硬,生長緩慢而脫落。故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合理組方,并以健脾祛濕,涼血清熱,補益肝腎,活血通絡,養發,生發的藥物為主。使用方便,無毒副作用,達到慢性病長久治療,穩定治療方案以達療效。
本方中制何首烏益精血、烏須發,墨旱蓮補益肝腎,側柏葉清熱養血、烏發三者共為君藥,熟地黃滋陰補腎,生地黃養陰生津為臣藥,山藥、人參、黨參、補脾益氣,牡丹皮、知母、地骨皮、銀柴胡、清泄虛熱,山茱萸補益肝腎,澤瀉利濕而泄腎濁,茯苓健脾滲濕,可以減輕熟地黃之滋膩,并能制山茱萸及制何首烏溫燥之性,用為佐藥。全方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有補有瀉,有滋補肝腎,養陰清熱,益氣養血的功效,臨床用于治療肝腎不足,氣血虧虛,血熱風燥而引起的脂溢性脫發及斑禿有顯著的療效。
介于此,對于該中藥組合物申請了一件發明專利,其公開號為CN1343516A,公開日是2002年4月10日,該發明專利文件從處方中不同的組分用量、制備工藝等方面進行公開、保護,但是在臨床實際應用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上述制備方法制成的中藥組合物的效果還不夠理想,而本申請專利是通過大量實驗摸索,進一步優化制備工藝方法,并找到了更佳的制備工藝流程及參數,通過臨床試驗證明效果更為顯著,因此,我們以提高制劑穩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為目的,而創造性的研制成功的一種治療脂溢性脫發及斑禿的中藥組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服用方便、質量穩定、質量可控、療效可靠的治療脂溢性脫發及斑禿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法。
該中藥組合物一種治療脂溢性脫發及斑禿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制何首烏282~424份、墨旱蓮253~332份、側柏葉229~343份、熟地黃117~175份、生地黃106~158份、山茱萸51~77份、山藥46~69份、人參42~62份、黨參37~55份、茯苓28~42份、牡丹皮17~25份、澤瀉26~38份、知母19~28份、地骨皮14~22份、銀柴胡13~19份。
該中藥組合物的具體原料組方配比為:制何首烏353份、墨旱蓮292份、側柏葉286份、熟地黃146份、生地黃132份、山茱萸64份、山藥58份、人參52份、黨參46份、茯苓35份、牡丹皮21份、澤瀉32份、知母24份、地骨皮18份、銀柴胡16份。
該中藥組合物的組方配比可以為:制何首烏424份、墨旱蓮287份、側柏葉229份、熟地黃162份、生地黃158份、山茱萸51份、山藥69份、人參47份、黨參37份、茯苓42份、牡丹皮19份、澤瀉26份、知母22份、地骨皮?17份、銀柴胡13份。
該中藥組合物的組方配比還可以為:制何首烏282份、墨旱蓮332份、側柏葉301份、熟地黃175份、生地黃126份、山茱萸77份、山藥46份、人參42份、黨參50份、茯苓28份、牡丹皮25份、澤瀉38份、知母19份、地骨皮?14份、銀柴胡19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步長高新制藥有限公司,未經陜西步長高新制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470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株高產自溶霉素的基因工程菌
- 下一篇:一種壓濾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