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信系統及其傳遞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47026.9 | 申請日: | 2013-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8513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5 |
| 發明(設計)人: | 孫積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27/00 | 分類號: | H04R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湯在彥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 系統 及其 傳遞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信系統,特別是有關于一種音頻的通信系統及其傳遞方法。
背景技術
在音頻(audio)的通信系統中,通常是使用人耳難以辨識的高頻信號(>15.8KHz)來傳送數據。一般而言,音頻信號可以是單音調(single tone)信號或是多音調(multi-tone)信號。因此,接收裝置可通過檢測音頻信號的音調(即頻率)而得到來自傳送裝置的數據或指令。
然而,音頻信號在傳送時會因環境四周的障礙物產生反射,使得反射信號與音頻信號到達接收裝置時會產生時間差,而導致干擾。例如,接收裝置可能會同時接收到不同時間所傳送的音頻信號,使得接收裝置無法識別所接收到的音頻信號,因此降低檢測的準確率。傳統上,藉由增加兩相鄰音頻信號之間的靜音時間(silence),可衰減先前音頻信號的反射能量,以避免干擾到當前的音頻信號。然而,增加靜音時間將延長傳送數據的時間,而降低了數據傳輸率(data transmission rate)。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通信系統及其傳遞方法,可有效提高音頻信號傳輸的準確率。
本發明一實施例要提供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通信系統。上述通信系統包括一接收裝置。上述接收裝置包括:一接收器,用以接收多個音頻信號,其中每一上述音頻信號的一頻率是選自于由至少三個頻率組成的一頻率群組中之一者;一信號檢測器,耦接于上述接收器,用以得到每一上述音頻信號的上述頻率;以及一第一處理器,耦接于上述信號檢測器,用于將每一上述音頻信號的上述頻率轉換為具有一第一邏輯位準或是一第二邏輯位準的一數字信號。上述多個音頻信號中相鄰的兩個上述音頻信號具有不同頻率,且上述頻率群組中的至少一頻率將被動態地用以表示上述第一邏輯位準或是上述第二邏輯位準。
再者,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信號的傳遞方法,適用于一通信系統。根據一指令的一第一數字信號,從一頻率群組中得到一第一音頻信號的頻率。根據上述指令的一第二數字信號,從上述頻率群組中得到一第二音頻信號的頻率。上述頻率群組中的至少一頻率將被動態地用以表示上述第一數字信號或是上述第二數字信號,當上述第一音頻信號與第二音頻信號為相鄰的兩個音頻信號時,上述第一音頻信號與第二音頻信號具有不同的頻率。
再者,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另一種通信系統,包括一傳送裝置。上述傳送裝置包括:一處理器,用以提供一指令;一信號產生器,耦接于上述處理器,用以接收上述指令,并根據上述指令而產生多個音頻信號,其中每一上述音頻信號的一頻率是選自于由至少三個頻率組成的一頻率群組中之一者;以及一傳送器,用以依序傳送上述多個音頻信號至一接收裝置。上述多個音頻信號中相鄰的兩個上述音頻信號具有不同頻率,且上述頻率群組中的至少一頻率將被動態地用以表示一第一邏輯位準或是一第二邏輯位準。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統;
圖2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的指令的格式;
圖3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的指令的格式;
圖4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的指令的格式;
圖5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的傳遞方法,適用于音頻的通信系統;
圖6是頻率群組中使用圖5的傳遞方法來得到對應于目前位的音頻信號的頻率的示意圖;
圖7是頻率群組中使用圖5的傳遞方法來得到對應于下一位的音頻信號的頻率的示意圖;
圖8是頻率群組中使用圖5的傳遞方法來得到對應于下一位的音頻信號的頻率的另一示意圖;
圖9是頻率群組中使用圖5的傳遞方法來得到對應于每一位的音頻信號的頻率的示意圖;
圖10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的傳遞方法;以及
圖11是頻率群組中使用圖10的傳遞方法來得到對應于每一位的音頻信號的頻率的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100:通信系統 110:傳送裝置
112:處理器 114:信號產生器
116:傳送器 120、200、300、400:音頻信號
130:接收裝置 132:處理器
134:信號檢測器 136:接收器
210:標頭欄位 220、320:同步欄位
230、330、430:數據欄位 600:頻率群組
BD1-BDN:數據位 BH:標頭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4702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