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采用新型并聯繞組布線的永磁直流無刷電機定子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46701.6 | 申請日: | 2013-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142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波 |
| 主分類號: | H02K1/12 | 分類號: | H02K1/12;H02K3/28 |
| 代理公司: | 臺州藍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周緒洞 |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用 新型 并聯 繞組 布線 永磁 直流 電機 定子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機定子技術領域,特指一種采用新型并聯繞組布線的永磁直流無刷電機定子。
背景技術:
目前電動車所需的動力都是由直流電動機提供的,電動車在平路行駛時,速度能夠達到很快,當遇到爬坡或負載較重時,電動車速度立即下降,速度變慢,電感抗減小,電流增大,直到電機達到磁通飽和,即使電流再增大,行駛速度仍然提不上來,輸入功率和輸出功率相差很大,損耗發熱很容易造成燒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在永磁直流無刷電機任何功率級別的情況下使用,效率更高,相電流小,大大降低了因溫升問題導致的永磁體退磁的可能性,成本降低的采用新型并聯繞組布線的永磁直流無刷電機定子。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采用新型并聯繞組布線的永磁直流無刷電機定子,包括有定子鐵心、定子繞組,每相繞組均由兩段繞組組成,兩段繞組沿定子鐵心上的定子槽繞線,兩段繞組并聯連接分別形成相線公共端及相線輸入端。
上述的兩段繞組并聯連接是:第一段繞組與第二段繞組線圈繞線順序一致,兩段繞組分別以定子槽形分布一段順時針嵌線、另一段逆時針嵌線,順時針嵌線的尾部與逆時針嵌線的首部相連,形成相線公共端,順時針嵌線的首部與逆時針嵌線的尾部相連,形成相線輸入端,形成一相繞組。
上述的兩段繞組并聯連接是:第一段繞組線圈順時針繞線、第二段繞組線圈逆時針繞線,分別以定子槽形分布第一段繞組順時針嵌線、第二段繞組逆時針嵌線,順時針線圈的首部與逆時針線圈的首部相連,形成相線公共端,順時針線圈尾部與逆時針線圈的尾部相連,形成相線輸入端,形成一相繞組。
上述的繞組有三相,三相繞組組成定子的繞組集成,三相繞組的相線公共端相連,三相繞組的相線輸入端接三相輸入引出線,形成星形連接。
上述的繞組有三相,三相繞組組成定子的繞組集成,三相繞組的每相繞組的公共端與下一相線的輸入端相連,在每個連接點引出一個相線共引出三根相線,形成三角形接法。。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突出的優點是:
本發明可以在永磁直流無刷電機任何功率級別的情況下使用,效率更高,相電流小,大大降低了因溫升問題導致的永磁體退磁的可能性,成本降低,降低了磁能損耗,能有效避免電流過大導致的永磁體退磁、燒機等情況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三相直流電機繞組并聯連接結構單相繞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三相直流電機繞組并聯連接結構的三相繞組展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2:
一種采用新型并聯繞組布線的永磁直流無刷電機定子,包括有定子鐵心10、定子繞組,每相繞組均由兩段繞組組成,兩段繞組沿定子鐵心10上的定子槽繞線,兩段繞組并聯連接分別形成相線公共端及相線輸入端。
上述的兩段繞組并聯連接是:第一段繞組與第二段繞組線圈繞線順序一致,兩段繞組分別以定子槽形分布一段順時針嵌線、另一段逆時針嵌線,順時針嵌線的尾部與逆時針嵌線的首部相連,形成相線公共端,順時針嵌線的首部與逆時針嵌線的尾部相連,形成相線輸入端,形成一相繞組。
兩段繞組并聯連接還可以是一下方式:第一段繞組線圈順時針繞線、第二段繞組線圈逆時針繞線,分別以定子槽形分布第一段繞組順時針嵌線、第二段繞組逆時針嵌線,順時針線圈的首部與逆時針線圈的首部相連,形成相線公共端,順時針線圈尾部與逆時針線圈的尾部相連,形成相線輸入端,形成一相繞組。
上述的繞組有三相,三相繞組組成定子的繞組集成,三相繞組的相線公共端相連,三相繞組的相線輸入端接三相輸入引出線,形成星形連接。
上述的繞組有三相,三相繞組組成定子的繞組集成,三相繞組的相線公共端分別與相線輸入端間隔設置并首尾相連,在每個相連的點分別引出一個相線形成三個相線,形成三角形接法。
下面以星形接法作具體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波,未經陳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467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動態跨環境應用配置
- 下一篇:利用電能計量裝置監測電壓合格率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