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信息處理方法及電子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344644.8 | 申請日: | 2013-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489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聯想(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725 | 分類號: | H04M1/7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黃志華 |
| 地址: | 10008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信息處理 方法 電子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及嵌入式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信息處理方法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電子產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人們也享受到了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便利。現在人們可以通過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享受隨著科技發展帶來的舒適生活。比如,手機等電子設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等電子設備以打電話、發短信等等方式加強與其他人之間的聯系。
現有技術中,用戶A需要與用戶B取得聯系時,可能會通過手機等電子設備撥打用戶B的手機。而用戶B如果將手機設置了靜音,或用戶B所處的環境較為嘈雜,可能會導致用戶B無法獲知有來電。用戶A可能會撥打多次,但因用戶B并未注意到手機,可能會一直無法接聽。
可見,現有技術中,電子設備的提示效果較差,無法對用戶產生有效的提示作用,可能會導致用戶漏接來電,也會降低用戶體驗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信息處理方法及電子設備,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電子設備的提示效果較差的技術問題。
一種信息處理方法,所述方法應用于電子設備中,所述電子設備包含通訊單元;所述方法包括:
通過所述通訊單元獲得第一通訊事件;
根據所述第一通訊事件,產生第一提示響應信息;所述第一提示響應信息用于所述電子設備響應所述第一提示響應信息使得用戶以第一感知強度感知所述第一通訊事件的存在;
通過所述通訊單元獲得第二通訊事件;所述第二通訊事件與所述第一通訊事件為相同類型的事件;
當所述第二通訊事件滿足預定條件時,按照預定策略確定第二提示響應信息,所述第二提示響應信息用于所述電子設備響應所述第二提示響應信息使得用戶以第二感知強度感知所述第二通訊事件的存在,所述第一提示響應信息與所述第二提示響應信息至少部分指令不同,所述第二感知強度大于所述第一感知強度。
較佳的,通過所述通訊單元獲得第二通訊事件,包括:
通過所述通訊單元獲得第三通訊事件;
判斷所述第三通訊事件與所述第一通訊事件是否為相同類型的通訊事件;
當所述第三通訊事件與所述第一通訊事件為相同類型的通訊事件時,判斷所述電子設備是否未處理所述第一通訊事件;
當所述電子設備未處理所述第一通訊事件時,確定所述第三通訊事件為所述第二通訊事件。
較佳的,當所述第三通訊事件與所述第一通訊事件為相同類型的通訊事件之后,及在判斷所述電子設備是否未處理所述第一通訊事件之前,還包括:判斷所述第三通訊事件與所述第一通訊事件是否為同一通訊事件;
判斷所述電子設備是否未處理所述第一通訊事件的步驟包括:當所述第三通訊事件與所述第一通訊事件為同一通訊事件時,判斷所述電子設備是否未處理所述第一通訊事件。
較佳的,所述預定條件為:所述第二通訊事件與所述第一通訊事件之間的時間間隔不大于預設時間間隔;或,所述預定條件為:所述電子設備中未處理的所述第一通訊事件的數量不小于預設數量。
較佳的,按照預定策略確定第二提示響應信息,包括:
獲得所述電子設備所在的環境的環境參數信息;
根據所述環境參數信息確定所述第二提示響應信息。
較佳的,按照預定策略確定第二提示響應信息,包括:
獲得所述電子設備所在的環境的環境參數信息;
根據所述環境參數信息和所述第一提示響應信息確定所述第二提示響應信息。
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含通訊單元,所述電子設備還包括:
第一獲取模塊,用于通過所述通訊單元獲得第一通訊事件;
生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一通訊事件,產生第一提示響應信息;所述第一提示響應信息用于所述電子設備響應所述第一提示響應信息使得用戶以第一感知強度感知所述第一通訊事件的存在;
第二獲取模塊,用于通過所述通訊單元獲得第二通訊事件;所述第二通訊事件與所述第一通訊事件為相同類型的事件;
確定模塊,用于當所述第二通訊事件滿足預定條件時,按照預定策略確定第二提示響應信息,所述第二提示響應信息用于所述電子設備響應所述第二提示響應信息使得用戶以第二感知強度感知所述第二通訊事件的存在,所述第一提示響應信息與所述第二提示響應信息至少部分指令不同,所述第二感知強度大于所述第一感知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聯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經聯想(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4464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