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二進制本原 BCH 碼盲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43717.1 | 申請日: | 2013-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015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0 | 
| 發明(設計)人: | 馬丕明;王丹;楊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3M13/15 | 分類號: | H03M13/15 | 
| 代理公司: | 濟南金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許德山 | 
| 地址: | 2501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二進制 本原 bch 識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二進制本原BCH碼的盲識別方法,屬于信道編碼盲識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差錯編碼技術的應用使得數據傳輸變得更加可靠,已經成為現代通信系統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合作通信中,為保證傳輸數據的可靠性,編碼參數會隨信道的改變而變化。如果可以根據接收到的信息識別出編碼的參數,那么通信系統將更加靈活。在非合作通信中,接收方需要根據截獲的數據識別編碼參數,從而獲得信息。因此編碼參數盲識別技術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BCH碼是一種糾錯性能較為理想的糾錯碼,可以糾正多個隨機差錯,并且編碼簡單,應用比較廣泛。目前BCH碼的識別方法有三種:
一、根據碼字公因式特性循環識別碼長和起點,最后識別生成多項式,這種算法對于碼長較長的BCH碼效果很差,且需要對碼長和起點進行循環,計算量較大;(見“BCH碼生成多項式快速識別方法”,作者:呂喜在,黃芝平,蘇紹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12月,第28卷第6期)
二、根據碼字計算碼根的分布,進而識別碼長、起點和生成多項式,該算法需要對碼長和起點進行遍歷,計算量較大。(見“基于碼根信息差熵和碼根統計的BCH碼識別方法”,作者:楊曉靜,聞年成,【探測與控制學報】,2010年6月,第32卷第3期)
三、基于BCH譯碼的BCH參數盲識別方法,該方法需要對碼長、起點、本原多項式、最小生成多項式進行循環,計算量較大,當碼長較大或糾錯能力較大時,耗時過長。(見專利申請號:201210337369.2,專利名:“一種基于BCH譯碼的BCH參數盲識別方法”,發明人:周攀,熊波,李多燁,廖紅舒,甘露)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與不足,本發明提出了一種二進制本原BCH碼盲識別方法,以提供一種容誤碼、計算量小、正確率高、適用性廣泛的BCH碼編碼參數盲識別方法。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二進制本原BCH碼盲識別方法,包括碼長識別、起點識別、生成多項式識別和本原多項式識別,其具體步驟如下:
〈1〉碼長識別
1)初始化參數,可能的起點:shiftg=-1,取值范圍為[-1∞],shiftg的類型gchoice=-1,取值范圍為{-1,1},識別的碼長:ng=-1,取值范圍為[-1∞],從本原多項式文件中讀入本原多項式表,接收到的碼字序列為R,長度為Rlength;
2)用線性矩陣分析法識別碼長是否小于等于15,定義q為3~50內的循環變量,將接收到的數據按行寫入50×q的矩陣M中,如果M的秩不等于q,則保留q,計算保留數即q在3~50的循環中保留的滿足上述條件的q的最大公因式作為識別的碼長ng,如果沒有保留數,則沒有識別出碼長;
3)判斷ng是否滿足下列兩個條件:ng+1是2的整數冪;ng>0,如果ng不滿足這兩個條件,則進入步驟4),如果ng滿足這兩個條件,則識別到的碼長就是ng,碼長識別過程結束;
4)若ng+1不是2的整數冪并且ng≤0,碼長識別如下:
(a)定義階數m=5,偏移量shift=0,數據序列指針R0=R;
(b)設碼長n=2m-1,R=R0+shift,使用比特相關性算法判斷R中數據的碼長是否是n:
i.定義矩陣XN×n,矩陣函數為XN×n,將接受到的碼字序列R的前N*n比特按行寫入矩陣XN×n,然后將矩陣XN×n轉置得到Xtn×N,Xtn×N的列數集合為N={0,1,…,n-1},Xtn×N中信息集的列數集合為I1×n,Xtn×N冗余列數集合為J1×(N-n),計算得到的碼字個數num=0,碼重分布向量為W1×(N+1),將其初始化為全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大學,未經山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4371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蘋果栽培方法
 - 下一篇:植物栽培裝置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