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熟客識別的匿名即時通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42575.7 | 申請日: | 2013-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88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沈劍;朱為;陳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五八同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58 | 分類號: | H04L12/58;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恒立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6 | 代理人: | 顧珊;嚴業福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濱海新區第一***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熟客 識別 匿名 即時通訊 系統 | ||
1.一種基于熟客識別的匿名即時通訊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收到客戶端發出的匿名通訊請求;
b)驗證隨用戶的匿名通訊請求一起發來的身份特征串是否為空,若是空串,則進入步驟c);若不是空串,則對該身份特征串進行驗證,若驗證通過,則進入步驟e);若驗證未通過,則進入步驟c);
c)為該客戶端申請匿名用戶UID;
d)根據生成的匿名用戶UID生成匿名身份特征串;
e)將所生成的身份特征串返回給客戶端;
f)開啟客戶端的通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匿名即時通訊方法,其中當在步驟b)中用戶發來的身份特征串驗證通過時,標記該用戶為熟客,允許用戶查看歷史消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匿名即時通訊方法,其中所述歷史消息保存在客戶端本地或服務器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匿名即時通訊方法,其中所述步驟d)中生成所述匿名身份特征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d1):將匿名用戶UID和時間參數以及一隨機數進行拼接,生成第一臨時緩沖字段;
步驟d2):將第一臨時緩沖字段進行數據混洗,得到混洗后的第二臨時緩沖字段;
步驟d3):將生成的第二臨時緩沖字段進行簽名,生成第三臨時緩沖字段;
步驟d4):將簽名后的第三臨時緩沖字段進行數據混洗,得到第四臨時緩沖字段;
步驟d5):將生成的第四臨時緩沖字段和步驟d2)生成的第二臨時緩沖字段拼接成新的字符串后利用密鑰進行加密,生成所述匿名身份特征串。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匿名即時通訊方法,其中所述步驟d2)所采用的數據混洗算法與步驟d4)中的混洗算法為不同的算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匿名即時通訊方法,其中所述步驟b)中驗證所述匿名身份特征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b1):將所述身份特征串解密,然后拆分生成第二臨時緩沖字段和第四臨時緩沖字段;
步驟b2):將生成的第四臨時緩沖字段進行逆混洗,得到第三臨時緩沖字段;
步驟b3):將生成的第二臨時緩沖字段進行逆混洗,生成第一臨時緩沖字段;
步驟b4):將第一臨時緩沖字段進行拆分,得到用戶匿名UID、時間參數和一隨機數;
步驟b5):對所生成的第二臨時緩沖字段進行簽名,與步驟b2)得到的第三臨時緩沖字段進行比較,若不同則未通過驗證;若相同,則驗證所述時間參數是否符合有效期要求,若符合則通過驗證,若不符合則未通過驗證。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匿名即時通訊方法,其中所述時間參數對應的有效期由服務器系統自行設定。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匿名即時通訊方法,其中所述身份特征串保存在所述客戶端在本地,以便將來再次發起通訊時發送給服務器驗證。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匿名即時通訊方法,其中所述客戶端是PC終端的web瀏覽器,客戶端軟件或手機終端app。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匿名即時通訊方法,其中所述通訊請求是發起即時對話或發送離線消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五八同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五八同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42575.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