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惡劣信道下基于噴泉編碼的分布式傳輸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42156.3 | 申請日: | 2013-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01649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0-26 |
| 發明(設計)人: | 詹亞鋒;裴玉奎;尹海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陳波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惡劣 信道 基于 噴泉 編碼 分布式 傳輸 方法 | ||
1.一種惡劣信道下基于噴泉編碼的分布式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發送裝置、N個轉發裝置、N個可靠信道和接收裝置;
其中,所述發送裝置通過惡劣信道分別與N個轉發裝置通信連接;
所述N個轉發裝置和N個可靠信道分別按相同的編號順次連接;
所述N個可靠信道分別與所述接收裝置連接;
所述發送裝置產生原始數據單元,并對原始數據單元進行數字噴泉編碼,并為編碼數據包包頭和數據載荷分別添加循環冗余校驗CRC校驗字,然后發送至惡劣信道;并在收到對原始數據譯碼成功指示信號后停止編碼和發送;
所述轉發裝置用于接收惡劣信道下的編碼數據包,并轉發至可靠信道;以及將接收裝置的譯碼成功指示信號轉發至發送裝置;
所述接收裝置用于接收可靠信道下各轉發裝置轉發的編碼數據包,然后進行多路數據合成,再進行噴泉譯碼;并在譯碼成功后向發送裝置發送譯碼成功指示信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的取值范圍為2≤N≤10。
3.一種惡劣信道下基于噴泉編碼的分布式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發送裝置將原始數據單元分為K個數據包,并進行噴泉編碼,產生編碼數據包,并為包頭和數據載荷分別添加循環冗余校驗CRC校驗字;
步驟2:發送裝置將編碼數據包以廣播的方式發送至惡劣信道;
步驟3:多個分布式轉發裝置同時接收惡劣信道的編碼數據包,并轉發至可靠信道;
步驟4: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多個轉發裝置通過可靠信道發送過來的編碼數據包,并對接收到的編碼數據包進行多路數據合成,并對合成后的編碼數據包進行噴泉譯碼;其中,對接收到的編碼數據包進行多路數據合成的方法為:
步驟401:對每一個可靠信道發送過來的編碼數據包的包頭進行循環冗余校驗CRC;如果校驗錯誤,則直接丟棄數據包;如果校驗正確,則執行步驟402;
步驟402:對數據載荷進行循環冗余校驗CRC,以數據包序號為準則,若多路數據包中存在至少一路數據載荷校驗正確,則直接將其輸出;否則,執行步驟403;
步驟403:對多路數據包根據判決準則逐比特進行判決得到判決數據包,再對判決數據包進行循環冗余校驗CRC,如果校驗結果錯誤,則直接丟棄;如果校驗結果正確,則進行輸出;
步驟5:如果接收裝置譯碼成功,則執行步驟6;否則,繼續執行步驟4;
步驟6:通過任意一個轉發裝置將譯碼成功指示信號送達發送裝置;
步驟7:發送裝置收到譯碼成功指示信號后,停止當前數據單元的編碼和傳輸;開始傳輸下一個原始數據單元;
步驟8:重復執行步驟1~步驟7,直到完成所有原始數據單元的傳輸。
4.根據權利要求3所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決準則為:三判二、四判三、五判三、六判四、七判四、八判五、九判五、十判六;即比特值為1的數據包的數目大于總數據包數的一半,則判決為1,否則判決為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4215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