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體化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天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41730.3 | 申請日: | 2013-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570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何慶強;何海丹;趙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Q1/12 | 分類號: | H01Q1/12;H01Q1/38;H01Q3/30 |
| 代理公司: | 成飛(集團)公司專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郭純武 |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體化 毫米波 有源 相控陣 天線 | ||
1.一種一體化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天線,包括天線承載層(1)、天線陣面(2)、TR組件(3)和饋電網絡(4),其特征在于,天線承載層(1)通過天線陣面(2)、TR組件(3)一體化相連在饋電網絡(4)上;天線陣面(2)以微帶貼片(7)作為輻射單元,輻射單元以工作頻率的0.48~0.53波長為單元間距,按矩形柵格陣列布局在天線承載層(1)下面,輻射單元按8×8陣列規模相連TR組件(3)的功放芯片(16),且在TR組件(3)的每個功放芯片(16)上設置了將熱直接導進微流道(12)的導熱金屬柱(32),并且每4個功放芯片(16)同時相連一個四通道集成移相器(15),構成TR組件的一個2×2子陣電路,往下一體化相連于饋電網絡(4);射頻信號通過饋電網絡(4)中的射頻信號接口(20)輸入功分網絡(19),經TR組件(3)中的若干個四通道集成移相器(15)各自分發成4路射頻信號,輸入給對應的功放芯片(16),經射頻信號輸出線(17)相連的射頻連接器(13),傳輸到微帶貼片(7),實現射頻信號的發射;同時,控制信號通過饋電網絡(4)中的低頻信號接口(22)輸入低頻信號網絡(18),直接控制TR組件(3)的16個四通道集成移相器(15)和64個功放芯片(16),完成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天線射頻信號的空間功率合成和波束掃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天線,其特征在于:每路微流道(12)下面設置有若干導熱金屬柱(32),液冷管道接口(21)連接液體主流管道(36),再分發成8路微流道(12),形成閉合液冷循環系統。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天線,其特征在于:天線陣面(2)包括陣列分布在天線介質基片(23)上的矩形狀微帶貼片(7)和穿過天線介質基片(23)往上連接于微帶貼片(7)的饋電探針(8),饋電探針(8)往下穿過天線地面(9)上的饋電過孔(24),形成同軸饋電微帶天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天線,其特征在于:微帶貼片(7)以饋電探針(8)作為基準,按單元間距5mm~6mm排列成8×8陣列,并可按8×8陣列規模的整倍數進行可擴展設計。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天線,其特征在于:天線陣面(2)與TR組件(3)的射頻互聯是通過帶狀線下層介質基片(35)上固聯的射頻連接器(13)相連的帶狀線(10)來實現的。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體化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天線,其特征在于:帶狀線(10)位于帶狀線上層介質基片(34)和帶狀線下層介質基片(35)之間,通過天線地面(9)和帶狀線金屬地(11)共同實現射頻信號的傳輸。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體化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天線,其特征在于:帶狀線(10)的一側往上與穿過帶狀線上層介質基片(34)的饋電探針(8)相連,并通過微帶貼片(7)完成射頻信號的發射。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體化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天線,其特征在于:帶狀線(10)的另一側往下與穿過帶狀線下層介質基片(35)的射頻連接器(13)相連,射頻連接器(13)穿過帶狀線金屬地(11)上的TR組件過孔(25),形成同軸饋電方式,完成TR組件(3)到天線陣面(2)的射頻信號的輸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天線,其特征在于:射頻連接器(13)往下依次穿過熱介質層(26)、導熱介質層(27)、TR組件金屬地(14)上的射頻過孔(28)、TR組件上層介質基片(37)、以及TR組件介質基片(30),與射頻信號輸出線(17)相連。射頻連接器(13)與TR組件金屬地(14)上的射頻過孔(28)形成同軸饋電方式。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體化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天線,其特征在于:在TR組件介質基片(30)和TR組件上層介質基片(37)里,分別制有16個按相鄰單元間距10mm,以4×4布陣形式均布在TR組件下層介質基片(38)上面的矩形凹槽,每個四通道集成移相器(15)分別固定在每個矩形凹槽內,四周均勻分布著4個功放芯片(16),形成2×2的子陣電路布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4173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