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沖積含水層自動補充失水法預防井筒破裂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41076.6 | 申請日: | 2013-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527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16 |
| 發明(設計)人: | 鄧小林;許延春;王春耀;姜春才;左金忠;田銀同 | 申請(專利權)人: |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8/00 | 分類號: | E21D8/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宋玉霞 |
| 地址: | 273599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沖積 含水層 自動 補充 失水 預防 井筒 破裂 方法 | ||
1.沖積含水層自動補充失水法預防井筒破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施工下組水文孔,確定補水法的可行性
首先在距離井筒10—30米范圍內的任意位置施工一個第四系下組水文孔,按規程進行取芯、化驗,獲取準確的地層地質資料,獲取準確的第四系上、中、下組層位資料,確定上部各含水體與下部含水體之間的隔水層的層位,隔水層是第四系中組;該隔水層的存在可基本阻隔其上部各含水體與下部含水體之間的水力聯系,并進行抽水實驗、土工實驗,獲取相應水文資料,確定井筒附近底部存在穩定的粘土層,且含水層連通性較差,井筒附近松散含水層具有可補性,以此確定補水法的可行性;
(2)確定補水孔位置,施工上組水文孔
將下組水文孔對稱位置確定為自動補水孔位置;在距離此補水孔10-15米的位置處,施工一組上組水文孔,獲取上組水文資料,確定上組水具備自動注水條件;
(3)補水水源化驗分析,確定上組含水層補充中下組含水層的可行性
補水孔松散層上組含水層抽水試驗臨近結束前半小時,取水樣一件,進行工業全分析,水質檢測結果表明,上組水已達到飲用標準,補入中下組失水含水層后不會對地下水質造成任何影響,因此采用上組含水層補中組含水層是可行的;
(4)施工自動補水孔
①在鉆孔上端的松散表土段下入實管,管外用粘土搗實;
②在鉆孔對應的第四系上組含水層區段安裝疏水管;
③在第四系上組與中下組間的隔水層段下入實管,管外灌注水泥漿固定;
④在第四系中下組地層,即失水層區段安裝注水管;
⑤在補水孔的最下端10米的基巖段區域下入內徑127毫米,外徑150毫米的實管作為沉砂管,管外水泥漿固管;
⑥在注水管上端安裝層間流流量監測裝置,監測注水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井筒破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疏水管為橋式花管,所述的疏水管內徑325毫米,外徑425毫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井筒破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水管為橋式花管,所述的注水管內徑127毫米,外徑150毫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井筒破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①和③中所述的實管的內徑325毫米,外徑425毫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井筒破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水管上端帶有喇叭口,喇叭口下端外包止水物。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井筒破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水管外焊8#鐵絲6道,外包120目尼龍網兩層,外用間距0.15m的16#鐵絲分段捆扎。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井筒破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水物為海帶。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井筒破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補水孔附近設置地層應變光纖光柵觀測孔,所述的地層應變光纖光柵觀測孔設置于補水孔周圍10-30米范圍內。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井筒破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補水孔的終孔孔斜不得大于2°,孔深0~100m孔斜不得大于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4107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直線型雙作用熱聲發電系統
- 下一篇:一種基坑支護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