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T碼輸入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40078.3 | 申請日: | 2013-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5429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0-26 | 
| 發明(設計)人: | 陶津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陶津華 | 
| 主分類號: | G06F3/023 | 分類號: | G06F3/02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正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劉瑜冬 | 
| 地址: | 200336***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輸入法 | ||
1.一種T碼輸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碼輸入法有三個符號單元,所述的三個符號單元分別表示是“·”,“—”,“丨”,通過所述的三個符號單元不超過三位的排列組合,編排出小于等于三十九個不同的編碼組合,所述的編碼組合可分別在兩種輸入形式下用來表示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十個阿拉伯數字以及問號、句號和空格,將這些編碼組合分為分別以“·”,“—”,“丨”開頭的三大類,所述的T碼輸入法在PC機上使用,則可任意自定義三個鍵盤上的按鍵,分別用來表示所述的三個符號單元;或者所述的T碼輸入法在微輸入端上使用,只要微輸入端能夠支持對應“·”,“—”,“丨”的操作就可以實現輸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T碼輸入法,其特征在于:除了三十九個不同的編碼組合外,還有兩個命令:“丨丨丨丨”表示“回車”,““—?——?—”表示“退格”。?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T碼輸入法,其特征在于:下面分別是在兩種不同輸入形式下,以“·”,“—”,“丨”開頭的三大類編碼組合與字符的對應關系:?
(1)從T碼對應到大寫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問號、句號、空格、回車及退格:?
(2)從T碼對應到小寫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問號、句號、空格、回車及退格:?
。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T碼輸入法,其特征在于:該輸入法有兩種輸入形式:?
輸入形式一:輸入大寫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問號,句號,空格,回車及退格;?
輸入形式二:輸入小寫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問號,句號,空格,回車及退格,?
其中每種輸入形式都有三種起筆方式,分別是“.”起筆、“—”起筆和“丨”起筆,每種起筆方式在任意輸入形式中能表達13種字符,?
所述兩種輸入形式的切換方法:?
(1)如果是普通鍵盤:同時按下映射所述的三個符號單元的三個按鍵即可完成切換;?
(2)如果是微輸入端:按鍵類微輸入端同時按下兩個按鍵,滾球類微輸入端則長按滾球不短于1秒即可完成切換;?
(3)該輸入法亦可以在軟件中實現輸入形式的切換。?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T碼輸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碼輸入法在輸入第一位符號單元后,不超過0.01秒后該輸入法會提供所有以該符號單元作為第一位的編碼組合的后續編碼及其對應字符,輸入第二位符號單元后,不超過0.01秒后該輸入法會繼續提供后續的編碼組合及其對應字符,輸入第三位時直接顯示該編碼對應的字符。?
6.一種T碼輸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碼輸入法有三個符號單元,所述的三個符號單元分別表示是“○”,“—”,“丨”,通過所述的三個符號單元不超過三位的排列組合,編排出小于等于三十九個不同的編碼組合,所述的編碼組合可分別在兩種輸入形式下用來表示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十個阿拉伯數字以及問號、句號和空格,將這些編碼組合分為分別以“○”,“—”,“丨”開頭的三大類,所述的T碼輸入法在PC機上使?用,則可任意自定義三個鍵盤上的按鍵,分別用來表示所述的三個符號單元;或者所述的T碼輸入法在微輸入端上使用,只要微輸入端能夠支持對應“○”,“—”,“丨”的操作就可以實現輸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T碼輸入法,其特征在于:除了三十九個不同的編碼組合外,還有兩個命令:“丨丨丨丨”表示“回車”,““—?——?—”表示“退格”。?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種T碼輸入法,其特征在于:?
下面分別是在兩種不同輸入形式下,以“○”,“—”,“丨”開頭的三大類編碼組合與字符的對應關系:?
(1)從T碼對應到大寫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問號、句號、空格、回車及退格:?
(2)從T碼對應到小寫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問號、句號、空格、回車及退格:?
。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陶津華,未經陶津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4007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交互霧屏投影系統
 - 下一篇:虛擬屏的反饋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