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天線結構及終端網關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339903.8 | 申請日: | 2013-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479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宇輝;朱德進;王克猛;申云鵬;龔貽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終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36 | 分類號: | H01Q1/36;H01Q1/38;H01Q7/00;H01Q13/08;H04W88/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天線 結構 終端 網關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天線結構及終端網關。
背景技術
現代無線產品的發展趨勢是內置天線為主,要求無線傳輸速率越來越快,對于終端產品覆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終端網關的覆蓋以水平面居多,隨著用戶體驗的不斷提升,網關產品的上下越層覆蓋也備受關注。
環形天線在現有的終端網關中應用較為普遍,環形天線是將一根金屬導線繞成一定形狀,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以導體兩端作為輸出端的結構。
上述天線將能量集中在天線所在平面內全方位發射,覆蓋會以0到360度全方位覆蓋,但是該天線不能有效集中能量在垂直方向發射,越層覆蓋能力較差。
發明內容
提供一種天線結構及終端網關,可以解決現有的天線越層覆蓋能力較差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天線結構:
包括兩個形狀和尺寸均相等的環形天線和一條饋電線,所述環形天線包括一個開口端,兩個環形天線的開口端相互對接,所述兩個環形天線形成軸對稱關系,其中一個對接點與饋電線的一端連接,另一個對接點接地。
在第一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結合第一方面,所述環形天線的周長等于其工作波長。
在第二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根據第一方面或第一種可能實現的方式,所述環形天線為單圈環形天線或多圈環形天線。
在第三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根據第二種可能實現的方式,所述環形天線中任一圈的形狀為多邊形環、圓形環、橢圓形環或不規則環。
在第四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根據第一方面或第一種可能實現的方式,所述環形天線包括矩形框部分,所述矩形框部分的一長邊上設有開口端,開口端的兩端點平行向外延伸出兩條等長的直線段部分,兩環形天線通過直線段部分的端部對接。
在第五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根據第四種可能實現的方式,所述開口端設置于所述長邊的中部。
在第六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根據第一方面或第一種可能實現的方式,所述環形天線的周長為50mm~70mm。
在第七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根據第六種可能實現的方式,所述環形天線的周長為64mm。
在第八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根據第一方面或第一種至第七種中任一種可能實現的方式,所述天線結構采用印刷電路板制作。
在第九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根據第八種可能實現的方式,所述環形天線及饋電線均為微帶線。
在第十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根據第八種可能實現的方式或第九種可能實現的方式,所述印刷電路板為雙面印刷電路板和/或多層印刷電路板。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網關:
包括上述任一種天線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采用兩環形天線對接的形式,將饋電點設置于兩環形天線的一個對接點處,利用其對稱性以及單饋電特征,實現了能量在遠場的正向疊加以及電流的對稱分布,使電流在左右兩側產生的電場相互抵消,增益減弱,而在天線前后方向的電場相互加強,增益加強,從而使天線可以有效集中能量在垂直于天線表面的方向發射,加強了天線的越層覆蓋能力。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天線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天線結構的電流分布及流向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天線結構中使用的一種具體的環形天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天線結構中使用的一種具體的環形天線在5.5GHz處的仿真增益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天線結構以印刷電路板的方式制作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天線結構采用雙面印刷電路板制作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未經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990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