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直升機槳葉動平衡試驗臺旋翼頭角接觸球軸承變距槳轂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337470.2 | 申請日: | 2013-08-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449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政;楊庫;張元瑞;姜志金;李成;楊世濤;李惠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02 | 分類號: | G01M1/02;G01M1/14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150066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直升機 槳葉 動平衡 試驗臺 頭角 接觸 球軸承 變距槳轂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直升機試驗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直升機槳葉動平衡試驗臺旋翼頭角接觸球軸承變距槳轂。
背景技術
現有的直升機槳葉動平衡試驗臺旋翼頭槳轂有兩種型式,一種是利用彈性軸承來實現槳轂變距,彈性軸承主要部分由橡膠和碗型薄鋼片疊加而成,使用彈性軸承的優點是槳轂不需要潤滑,維護非常方便,但同時卻存在明顯的缺陷是彈性軸承具有扭轉彈性力矩,而且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較大且不穩定,對動平衡槳葉的鉸鏈力矩具有較大影響。另一種是用端面軸承加滾針軸承的方式實現槳轂變距,端面軸承承受離心力,而滾針軸承實現槳轂變距鉸殼體和軸頸的相對變距轉動,由于端面軸承一般尺寸較大,所以這種方式存在結構尺寸大,整體槳轂增重較多。
由于上述兩種現有直升機槳葉動平衡臺旋翼頭槳轂型式,第一種型式存在鉸鏈力矩精度較差的缺點,對于鉸鏈力矩測量精度要求較高的機型,就不能采用此方式。第二種型式由于金屬軸承的滾動摩擦力較小,因此鉸鏈力矩測量精度較高,但是由于端面軸承尺寸較大,不利于試驗臺槳轂參數測量設備如鉸鏈力矩傳感器、槳距角調整線性作動器的布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基于以上原因,本發明采用一種使用金屬軸承并且結構小而緊湊的變距槳轂,可以替代前述兩種型式試驗臺旋翼頭槳轂。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直升機槳葉動平衡試驗臺旋翼頭角接觸球軸承變距槳轂,本槳轂包括1個向心球軸承1,6個角接觸球軸承2,變距鉸殼體3、變距鉸軸頸4,其中,變距鉸軸頸4一端與揮舞鉸相連,另外一端通過1個向心球軸承1和6個角接觸球軸承2套裝在變距鉸殼體3內部,向心球軸承1位于靠近旋轉中心一側,角接觸軸承2位于遠離旋轉中心一側。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通過本發明能夠降低槳轂變距軸承的應力集中現象,提高槳轂變距軸承的壽命,降低槳轂結構的外形尺寸,提高試驗臺旋翼頭槳轂的鉸鏈力矩測量精度、提高試驗臺旋翼頭槳轂的使用完好率。
附圖說明
圖1為直升機槳葉動平衡試驗臺角接觸球軸承變距槳轂變距鉸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向心球軸承,2為角接觸球軸承,3為變距鉸殼體,4為變距鉸軸頸,5為變距鉸殼體鎖緊大螺母,6為變距鉸軸頸鎖緊大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直升機槳葉動平衡試驗臺旋翼頭角接觸球軸承變距槳轂,本槳轂包括1個向心球軸承1,6個角接觸球軸承2,變距鉸殼體3、變距鉸軸頸4,其中,變距鉸軸頸4一端與揮舞鉸相連,另外一端通過1個向心球軸承1和6個角接觸球軸承2套裝在變距鉸殼體3內部,向心球軸承1位于靠近旋轉中心一側,角接觸軸承2位于遠離旋轉中心一側。
直升機槳葉動平衡試驗臺旋翼頭角接觸軸承變距槳轂的型式如圖1所示,其中包含1個向心球軸承1和6個角接觸球軸承2,與變距鉸殼體3、變距鉸軸頸4共同組成槳轂的變距鉸。軸承1和2可以實現變距鉸殼體和變距鉸軸頸之間的相對轉動,而6個角接觸球軸承2承擔槳葉的離心力,每個角接觸球軸承只承擔六分之一的離心力。相比較而言,此種型式的槳轂結構比較緊湊,適于槳葉動平衡試驗臺旋翼頭加改裝測量傳感器和調整設備的需要。并且由于該種型式試驗臺旋翼頭槳轂所使用變距軸承的均為金屬軸承,其摩擦力較小,能夠滿足較高精度測量槳葉鉸鏈力矩的要求。軸承1和2可以實現變距鉸殼體和變距鉸軸頸之間的相對轉動,而軸承2還可以承受槳葉的離心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747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