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拮抗土傳病害的木霉菌菌株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36701.8 | 申請日: | 2013-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843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孫瑞艷;陳捷;曹磊;劉志誠;李雅乾;張倩月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A01P3/00;C12R1/88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牛山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拮抗 病害 霉菌 菌株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防治領域,涉及一株木霉菌菌株,尤其涉及一種拮抗土傳病害的木霉菌菌株。
背景技術
由于長時期的連年種植某一作物,造成土壤次生鹽漬化嚴重和土傳病害為害加劇,導致作物品質降低,產量下降,現已成為制約設施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障礙因子。植物土傳病害是一類重要的植物病害,引起土傳病害的病原物種類很多(真菌、細菌、線蟲、病毒),它們通常侵染植物根部,引起植物根部乃至全株的病害,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其中,土傳病原真菌目前已成為農作物、蔬菜穩產、高產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
以玉米莖腐病(Corn?Stalk?Rot)為例簡要概述其造成經濟損失,又稱玉米青枯病,其分布廣、危害重,世界玉米各產區均普遍發生,一般年份發病率為10~20%,嚴重時可達50%以上,導致玉米減產20~30%。引起玉米莖腐病的主要致病病原菌是腐霉菌、鐮刀菌、干腐菌、炭疽菌和細菌等。再以黃瓜枯萎病為例,又叫蔓割病、萎蔫病,是土壤傳播、根部侵入的一種維管束病害,一般發病率20%~30%,嚴重地塊達80%~90%,甚至全部毀種,嚴重影響黃瓜生產產量。因此,為了有效防治土傳病害、保證我國農作物、蔬菜產量穩定增長,必然需要進行綜合防治。其中,由于生物防治綠色無害高效而廣受政府、農莊及農戶關注,生防微生物資源研究迫在眉睫。而作為國際公認生防菌的木霉菌,近年來優選菌株的應用效果卓著,尋找高效生防能力的木霉菌株資源非常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離體對峙培養測定、病原菌孢子存活率測定、盆栽接種試驗指標的篩選,提供一種新型拮抗土傳病害的木霉菌菌株,本發明提供的木霉菌菌株具有高拮抗性、強專化性的優點,應用該菌株生產的生物農藥,能夠有效防治土傳病害,保證農作物、蔬菜產量的穩定增長。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涉及一種拮抗土傳病害的木霉菌菌株,所述木霉菌菌株為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ZJSX5003?CGMCC?No.6480。
優選地,所述菌株的ITS序列如SEQ?ID?NO.1所示。
優選地,所述菌株的Tef1-α序列如SEQ?ID?NO.2所示。
本發明提供的木霉菌菌株已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郵政編碼100101;本發明菌株的信息為: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ZJSX5003;保藏號為CGMCC?No.6480;保藏日期為2012.8.28。
菌株培養特征包括:PDA上的最適合生長溫度為30℃,30℃生長48h菌落半徑約為31~47mm;30℃黑暗條件下生長期間每隔8h給予短暫的熒光照射,菌落能夠形成5個同心輪紋結構,由密集的分生孢子組成,靠近中心部位的分生孢子為黑綠色,缺乏氣生菌絲;不產生擴散性色素,無明顯氣味;菌落反面為奶油色,有皺褶或者有纏繞結構。
菌株形態特征包括:分生孢子簇呈墊狀至半球狀,直徑為0.5~2mm,離散分布或者匯合,散布于整個菌落或者排列為2~3個同心輪紋;分生孢子聚合體為深綠色。在分生孢子簇內,分生孢子梗上的瓶梗呈現對稱分布,頂端具有兩個或多個瓶梗,瓶梗寬度為2.8~5.4μm,主軸頂端下面生出的初次分枝常呈對生,與主軸的夾角為近90°;瓶梗典型地產生于初次、二次、三次分枝的頂端,較少直接產生于初次和二次分枝中部,2~3個瓶梗呈漩渦狀排列;瓶梗直、安瓿形,僅在中部稍微加粗,長度為7.1~11.3μm,中部寬度為3.0~5.5μm,基部寬度為2.0~3.5μm,基部稍微有縊縮,與其母細胞夾角約為100°。分生孢子球形至亞球形或者卵圓形,大小為3.7~6.0μm×3.0~5.0μm,沒有可見的基部脫落痕跡,有細刺結構,但有時很難觀察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670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