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支持傳感接入和光分組傳輸的傳感網絡的節點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36502.7 | 申請日: | 2013-08-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017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0 |
| 發明(設計)人: | 孫小菡;鄒寧波;周谞;陳源源;張福鼎;朱鋮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8 | 分類號: | H04L12/28;H04B10/25 |
| 代理公司: | 江蘇永衡昭輝律師事務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 地址: | 210096***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支持 傳感 接入 分組 傳輸 網絡 節點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纖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支持傳感接入和光分組傳輸的傳感網絡的節點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各種網絡中高速、大容量實時數據的交互及共享需求在迅速增長,傳統以銅線為基礎的數據傳輸鏈路的帶寬及其所能夠承受的信號處理比特率已不能滿足目前高速、大容量數據交互的需求。光分組交換(OPS)技術具有交換靈活、容量大、速率和格式透明、可配置等特1點,因而能夠支持未來不同類型的數據業務。
物聯網又叫傳感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其具有:智能、先進、互聯的三個重要特征。
隨著高清監控視頻等大容量的傳感數據的產生,要求傳感網中的傳送層傳輸容量增大,將導致傳感網和光傳輸技術的結合成為一種趨勢。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出的一種基于多種傳感器,可以向用戶提供多元化業務的綜合性網絡。它是一種基于分布式和分組交換的網絡結構,可以提供各種傳感數據的采集,傳輸和綜合處理業務。并且可以利用有線和無線技術向用戶提供各種定點傳感數據服務和移動傳感數據服務,還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靈活配置不同業務模塊。
傳送層為傳感網絡中所有組件和物理上分離的功能提供互連,向用戶提供基于電域和光域的分組數據傳送功能,支持IP協議及其他分組傳送協議。傳送層從傳感接口獲取數據,經過緩存,調度,排隊等處理,將業務層所需數據通過業務接口傳輸上去,從而支持應用層的各種應用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傳感網數據傳輸能力的不足,提供一種同時支持傳感接入和光分組傳輸的支持傳感接入和光分組傳輸的傳感網絡的節點裝置,本發明能夠減少傳感網數據傳輸延時,滿足用于用戶的突發大容量業務數據的傳輸,增加傳感網絡對不同種類業務的支持。
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支持傳感接入和光分組傳輸的傳感網絡的節點裝置,包括業務層、傳感設備、存儲設備、光分組傳輸子系統及控制調度模塊,業務層與控制調度模塊通過業務接口連接,傳感設備與控制調度模塊通過有線無線傳輸接口連接,存儲設備與控制調度模塊通過地址數據總線連接,所述光分組傳輸子系統包括n+1個交換支路,n為不大于16的正整數,及(n+1)*(n+1)選通光開關,n+1個交換支路的輸出端分別與(n+1)*(n+1)選通光開關的n+1個輸入端連接,n+1個交換支路中的1路輸入端與控制調度模塊的本地發送端口連接,n+1個交換支路中的其余n路輸入端作為節點裝置n路輸入端,(n+1)*(n+1)選通光開關中的1個輸出端與控制調度模塊的本地接收端口連接,(n+1)*(n+1)選通光開關中的其余n個輸出端作為節點裝置n路輸出端,所述(n+1)*(n+1)選通光開關的控制端與所述控制調度模塊的第一控制端連接并用于將光開關選通信號傳輸至(n+1)*(n+1)選通光開關,所述交換支路包括第一光耦合器、1*2光開關及第二光耦合器,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輸入端作為交換支路的輸入端,第一光耦合器的一個輸出端與控制調度模塊的輸入端連接并用于提取光分組頭信息,所述提取的光分組頭信息包括幀標識符、源地址、目的地址及優先級標識,在第一光耦合器的另一個輸出端與1*2光開關的輸入端之間設有選路光纖延時線且第一光耦合器的另一個輸出端通過選路光纖延時線與1*2光開關的輸入端連接,1*2光開關的控制信號輸入端與所述控制調度模塊的緩存信號輸出端連接并用于傳輸1*2光開關的選通信號,1*2光開關的一個輸出端與第二光耦合器的一個輸入端連接,在1*2光開關的另一個輸出端與第二光耦合器的另一個輸入端之間設有可控延時模塊且1*2光開關的另一個輸出端通過可控延時模塊與第二光耦合器的另一個輸入端連接,可控延時模塊的延時控制端與所述控制調度模塊的延時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的控制調度模塊和可控延時模塊還用于解決所述節點裝置輸出信號的沖突,第二光耦合器的輸出端作為交換支路的輸出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650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