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焊網(wǎng)機上自動調整縱筋間距的焊接機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335940.1 | 申請日: | 2013-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947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振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建科機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11/00 | 分類號: | B23K11/00;B23K11/31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馬俊芳 |
| 地址: | 300402 天津市北辰***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焊網(wǎng)機上 自動 調整 間距 焊接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焊網(wǎng)機,特別涉及的是焊網(wǎng)機上自動調整縱筋間距的焊接機構。
背景技術
焊網(wǎng)機是將縱筋與橫筋通過電極焊接在一起形成金屬網(wǎng)格的專用設備。現(xiàn)有技術焊網(wǎng)機的上下電極座上分別裝有上下電極,上下電極座是通過燕尾固定在機架上;當調整縱筋間距時,需要分別松開每個上下電極座上的緊固件,手動移動電極座到合適位置,才能完成上下電極位置的調整,再將緊固件擰緊,固定上下電極座。
現(xiàn)有技術焊網(wǎng)機結構存在適應性差,調整縱筋間距勞動量大,耗時長,效率低的缺陷。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下電極和上電極設置在一個獨立焊接單元內,在行走裝置驅動下隨意調整縱筋間距,適應性強,調整勞動量小的焊網(wǎng)機上自動調整縱筋間距的焊接機構。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焊網(wǎng)機上自動調整縱筋間距的焊接機構,所述焊接機構包括:上下平行設置的上橫梁和下橫梁,上橫梁和下橫梁兩端固定在機架上;在上橫梁上滑配裝有結構相同且并列平行設置的多個獨立焊接單元,每個獨立焊接單元內均設置有由一個下電極和一個上電極組成的一個焊接電極組;在每個獨立焊接單元上分別裝有將其位置固定的定位裝置;相鄰獨立焊接單元之間設置有使其鎖緊或松開的連鎖裝置;在多個獨立焊接單元中的尾端的獨立焊接單元連接行走裝置,所述行走裝置設置在上橫梁上。
優(yōu)選方案是:所述連鎖裝置包括:連鎖底座、鎖緊塊和解鎖氣缸;所述連鎖底座固定在每個獨立焊接單元的頂蓋上,連鎖底座一端有使解鎖氣缸活塞桿活動的通孔,連鎖底座中部頂面上有凹槽;所述解鎖氣缸設置在獨立焊接單元內;所述鎖緊塊設置在兩個相鄰獨立焊接單元之間的連鎖底座上,鎖緊塊一端鉸接在一個獨立焊接單元上的連鎖底座另一端,鎖緊塊另一端的凸塊插入另一個獨立焊接單元上的連鎖底座中部的凹槽內,鎖緊塊頂蓋的內側覆蓋在另一個獨立焊接單元上的連鎖底座一端的通孔上。
優(yōu)選方案是:所述行走裝置包括:兩條相互平行的行走齒條、兩個行走齒輪、兩側伸出行走傳動軸的減速電機、電機支座;所述兩條行走齒條固定在間隔且平行設置的兩個上橫梁上;所述兩個行走齒輪配裝在行走傳動軸兩端且嚙合在兩條行走齒條上;所述電機支座設置在兩個上橫梁之間,電機支座鉸接支撐行走傳動軸且固定減速電機,電機支座一側連接尾端的獨立焊接單元。
優(yōu)選方案是:所述每個獨立焊接單元裝的定位裝置均包括:下鎖緊氣缸和上鎖緊氣缸;所述下鎖緊氣缸的缸體固定在每個獨立焊接單元底部,下鎖緊氣缸的活塞桿對向下橫梁;所述上鎖緊氣缸的缸體固定在每個獨立焊接單元上部外側面,上鎖緊氣缸的活塞桿對向上橫梁;所述下鎖緊氣缸和上鎖緊氣缸的活塞桿端部帶有摩擦塊。
優(yōu)選方案是:所述每個獨立焊接單元滑配裝在上橫梁上的結構均包括:滑軌、滑塊;所述滑軌凸出固定在間隔且平行設置的兩個上橫梁上;所述滑塊的橫截面為U型槽,滑塊固定在每個獨立焊接單元的頂蓋兩端底面上;所述滑塊的U型槽滑配在滑軌上。
優(yōu)選方案是:所述每個獨立焊接單元內的下電極安裝在下電極座上;所述上電極連接上電極座和焊接氣缸;所述下電極座、焊接氣缸均固定在每個獨立焊接單元內部;所述上電極和下電極分別連接焊接電源。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發(fā)明在一個獨立焊接單元內設置下電極和上電極,當焊接網(wǎng)格改變時,獨立焊接單元在行走裝置驅動下隨意調整縱筋間距,適應性強,減輕操作人員勞動強度,調整方便,適應自動化生產(chǎn),提高焊接效率,獨立焊接單元維護保養(yǎng)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圖4是圖1中B-B剖視圖。
《附圖中序號說明》
1:下鎖緊氣缸;2:下橫梁;3:下電極座;4:下電極;5:縱筋;6:橫筋;8:上電極;9:上電極座;10:上橫梁;11:滑軌;12:滑塊;13:連鎖裝置;14:上鎖緊氣缸;15:機架;16:獨立焊接單元;16a:頂蓋;17:焊接氣缸;18:連接塊;19:行走裝置;19a:行走齒條;19b:行走齒輪;19c:減速電機;19d:行走傳動軸;19e:電機支座;20:解鎖氣缸;20a:活塞桿;21:連鎖底座;21a:通孔;21b:凹槽;22:銷軸;23:鎖緊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一步詳述。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主視圖;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圖3是圖1的俯視圖;圖4是圖1中B-B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建科機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建科機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59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