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葉籽銀杏穩定遺傳表達的繁殖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35220.5 | 申請日: | 2013-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851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邢世巖;付兆軍;劉莉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G1/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1018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銀杏 穩定 遺傳 表達 繁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樹木生長發育及繁殖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關于葉籽銀杏穩定遺傳表達的繁殖方法技術工藝。
背景技術
銀杏(Ginkgo?biloba?L.)是歷史的遺產和活化石(Darwin)。1891年,Sharai在日本發現銀杏有不正常的種子形成。1896年,日本的Fujii首次報道了銀杏葉子上有畸形胚珠現象,1927年Makino首次把葉籽銀杏定為一個變種:Ginkgobiloba?var.epiphylla?Mak。但Li?Huilin(1961)認為直到上世紀60年代初在歐洲和美洲均沒有發現葉籽銀杏的報道。在日本葉籽銀杏稱為‘Ohatsuki?phenomena’,即‘Ohatsuki’,這一名稱被美國育種學家Santamour等(1983)引用。葉籽銀杏的重要性在于:(1)由于其具有明顯的葉生胚珠,所以被視為極佳的觀賞品種;(2)由于其形態上的原始性,被視為研究銀杏起源及系統發育的最佳試材;(3)葉生胚珠的形態發生和比較形態研究對銀杏雌性生殖器官的本質研究具有重要的系統學意義;(4)由于葉籽銀杏在葉生胚珠、葉色、葉裂、正常胚珠等方面具有多種變異,選擇優良的雄株,開展葉籽銀杏雜交育種及子代測定,這對銀杏核用、葉用、觀賞、材用品種選育有重要意義。目前對葉籽銀杏的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僅從形態學上對母樹的簡單觀察和描述;(2)國內外均未見葉籽銀杏的實生后代或由其嫁接、扦插、組培形成的無性系能出現類似母樹的葉生胚珠和葉生種實;(3)葉籽銀杏的遺傳穩定性及后代葉生胚珠性狀的表達存有異議。目前還未見通過嫁接使葉籽銀杏穩定遺傳表達的報道,本發明是在這樣的技術背景下提出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葉籽銀杏資源稀缺,科研價值高,觀賞價值大,但實生后代不能穩定遺傳表達的情況,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葉籽銀杏遺傳穩定表達的繁殖方法的技術工藝,使葉籽銀杏提早結果,在中幼齡樹上穩定表達,以達到科學研究和觀賞的目的。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1)接穗選取:于12月至次年2月或7–8月選取800a生葉籽銀杏樹上3a–5a生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截制成長度10cm的接穗,每個接穗保留2–3個芽,蠟封后4℃冰箱內保存。砧木選取:選擇5a–10a生生長健壯的實生苗為砧木,胸徑要求3.0cm以上。
(2)嫁接時間:3月中旬至4月上旬或7月至8月份。
(3)插皮嫁接:
①削接穗,取接穗在芽的背面處0.5cm處下刀,削成3cm–4cm長的斜面。入刀處要陡,深達接穗的1/4–1/3,然后在斜面背面的尖端處削成0.3cm–0.5cm的短斜面,在短斜面兩側各輕削一刀,使呈楔形。然后在長削面兩側各輕輕削一刀,使形成層露出。
②削砧木,在砧木距地面1.0m–1.5m范圍內,選擇適宜嫁接的部位將砧木截斷,削平切口在光滑的一面輕輕的橫削一刀,再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然后將砧木刀縫兩側皮層輕輕撬開。
③插接穗,將接穗寬削面面朝向砧木木質部,慢慢插入接穗,待接穗斜面在剪口上呈半圓形為止,上部露白0.3cm。對于10a生的砧木,可以在不同方位嫁接2–4各接穗。接好后先把兩層軟紙在一側用刀劃至2/5處,包緊在嫁接部位,保溫、保濕、防潮和防太陽直射,然后再用塑料條綁縛即可。為了提高成活率,綁縛時可以將塑料條避芽上繞,將接穗上剪口封閉,最后返下打結。
(4)嫁接后管理:嫁接后一般1個月左右成活,成活后要解除綁縛的塑料條,并在接穗的對側固定長15cm,粗1cm左右的竹竿,以防風折。加強肥水管理,病蟲防治,并及時抹除萌蘗。對嫁接后的苗木采用主干環剝、拉枝和刻芽等處理方式,確保葉籽銀杏能夠在嫁接后準確表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插皮嫁接的方法,結合主干環剝、拉枝和刻芽等嫁接后管理方式,克服了葉籽銀杏不能遺傳穩定表達的難題,這對于葉籽銀杏的繁殖及發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用3a–5a生葉籽銀杏枝條為接穗,5a–10a生銀杏實生樹為砧木,接后3a便有葉生種子發生,使葉籽銀杏提早結實,表達株率達9.68%,平均葉生種實發生率為0.074%(與母樹上葉生胚珠和種子表達具有相同規律),為科學研究提供了足量的試材,提高了銀杏的觀賞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農業大學,未經山東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522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