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煤的熱載體干餾系統及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33329.5 | 申請日: | 2013-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091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趙旭;譚永鵬;詹仲福;高妍;竇巖;張萬堯;史晉文;令永功;趙新義;王瑞;楊少華;謝曉玲;楊巍;翟向楠;張巖;郭中山;駱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B53/04 | 分類號: | C10B53/04;C10B49/16;C10B57/10 |
| 代理公司: | 蘭州中科華西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艷華 |
| 地址: | 73006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載體 干餾 系統 及其 方法 | ||
1.一種煤的熱載體干餾系統,包括原煤倉(1)、氣流干燥器(4)、循環流化床熱風爐(17),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煤倉(1)底部設有螺旋計量輸送機Ⅰ(2),該螺旋計量輸送機Ⅰ(2)通過鎖氣閥Ⅰ(3)與所述氣流干燥器(4)相連;所述氣流干燥器(4)的頂部通過管道Ⅰ連有干燥一級分離器(5),其一側通過管道Ⅱ連有熱風爐二次旋風分離器(8);所述干燥一級分離器(5)的頂部通過管道Ⅲ連有干燥二級分離器(24),其底部連有混合器(11);所述熱風爐二次旋風分離器(8)的底部設有冷卻槳葉機(10),其一側通過管道Ⅳ連有廢熱鍋爐(7);所述冷卻槳葉機(10)的頂部設有冷卻回水口,其底部分別設有冷卻上水口、鎖氣閥Ⅱ(9),該鎖氣閥Ⅱ(9)連有灰分排放管;所述廢熱鍋爐(7)的頂部設有過熱蒸汽排放口,其底部設有鍋爐給水口,其一側連有熱風爐一次旋風分離器(6);所述熱風爐一次旋風分離器(6)的底部與所述混合器(11)相連,其一側通過管道Ⅴ與所述循環流化床熱風爐(17)的頂部相連;所述混合器(11)底部設有內熱回轉式干餾爐(12),該內熱回轉式干餾爐(12)的一端連有分離器(13);所述分離器(13)的頂部通過管道Ⅵ連有冷卻塔(28),其底部連有流化床分級冷卻器(14);所述冷卻塔(28)的頂部設有與煤氣風機(31)相連的煤氣排放口,其底部設有焦油排放口,該焦油排放口通過循環泵(29)分別連有焦油排放管、焦油冷卻器(30);所述焦油冷卻器(30)與所述冷卻塔(28)的一側頂部相連;所述流化床分級冷卻器(14)的一側底部通過鎖氣閥Ⅲ(15)連有半焦輸出管,其另一側的下部通過冷卻器循環風機(22)經管道Ⅶ與所述干燥二級分離器(24)的頂部相連,其另一側的上部連有分級旋風分離器(16);所述管道Ⅶ上通過排放風機(23)連有煙囪;所述分級旋風分離器(16)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與所述循環流化床熱風爐(17)的一側相連;所述循環流化床熱風爐(17)的底部通過助燃風機(20)連有空氣輸入管,其另一側自上而下依次設有煤粉輸入口、原煤輸入口、灰渣排放口、煙氣輸入口;所述煤粉輸入口通過文丘里輸送器(26)分別連有鎖氣閥Ⅴ(25)、輸送風機(27),該鎖氣閥Ⅴ(25)與所述干燥二級分離器(24)的底部相連;所述原煤輸入口通過輸入管道經鎖氣閥Ⅳ(19)連有螺旋計量輸送機Ⅱ(18),該螺旋計量輸送機Ⅱ(18)與所述原煤倉(1)相連;所述煙氣輸入口通過熱風爐循環風機(21)與所述管道Ⅶ相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的熱載體干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熱回轉式干餾爐(12)是指內襯式回轉圓筒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的熱載體干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11)為料倉式混合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的熱載體干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塔(28)是指填料塔、板式塔或噴淋塔中的一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的熱載體干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焦油冷卻器(30)為列管式換熱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的熱載體干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流干燥器(4)是指脈沖式氣流干燥管、直管型氣流干燥管、單管式氣流干燥管、多管氣流干燥管中的一種。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的熱載體干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一級分離器(5)為沉降式分離器或旋風分離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的熱載體干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二級分離器(24)是指旋風分離器、布袋除塵器或電除塵器中的一種。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的熱載體干餾系統的應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⑴將水分大于15%的原煤破碎至≤20mm后,送入原煤倉(1)中,并通過螺旋計量輸送機Ⅰ(2)、鎖氣閥Ⅰ(3)送入氣流干燥器(4)中,同時,經廢熱鍋爐(7)回收部分熱量后的溫度為300~800℃煙氣經熱風爐二次旋風分離器(8)再次除塵分離,該300~800煙氣進入所述氣流干燥器(4)中進行煤的脫水預干燥,2~5s后分別得到水分含量為1~8%的煤粉和干燥尾氣A;
⑵所述水分含量為1~8%的煤粉和所述干燥尾氣A一同送入干燥一級分離器(5)中進行氣固分離,分別得到分離后的煤粉和90~150℃煙氣;所述分離后的煤粉落入混合器(11);所述90~150℃煙氣經干燥二級分離器(24)除塵,分別得到干燥尾氣B和粒徑<0.5mm的煤粉;所述干燥尾氣B從所述干燥二級分離器(24)頂部排出,其中一部分通過排放風機(23)排至煙囪,其余部分分別送入熱風爐循環風機(21)和冷卻器循環風機(22)循環使用;所述粒徑<0.5mm的煤粉通過文丘里輸送器(26)送回循環流化床熱風爐(17)中焚燒;
⑶將所述原煤倉(1)中的所述原煤經螺旋計量輸送機Ⅱ(18)、鎖氣閥Ⅳ(19)由循環流化床熱風爐(17)下部送入,同時,經助燃風機(20)輸入的空氣由所述循環流化床熱風爐(17)底部送入,輸送風機(27)輸入的空氣經文丘里輸送器(26)由所述循環流化床熱風爐(17)上部送入,并且所述步驟⑵得到的部分所述干燥尾氣B經熱風爐循環風機(21)由所述循環流化床熱風爐(17)下部送入,與所述分離的固相一并燃燒;分別得到800~1100℃煙氣和800~1100℃循環灰及灰渣;所述灰渣經灰渣排放口排出;
⑷所述800~1100℃煙氣和所述800~1100℃循環灰由所述循環流化床熱風爐(17)頂部排出進入所述熱風爐一次旋風分離器(6)進行氣固分離,分別得到800~1100℃煙氣和800~1100℃循環灰;
⑸所述800~1100℃循環灰進入所述混合器(11)中,與所述步驟⑵得到的分離后的煤粉按煤粉:循環灰=1kg:1.8kg~2.5kg的比例進行初步混合,得到混合物;所述混合物由所述混合器(11)進入內熱回轉式干餾爐(12),該內熱回轉式干餾爐(12)在電機驅動下做回轉運動,使混合物得到充分的混合換熱,當煤粉被加熱至450~600℃時發生熱解干餾反應,5~60min后分別得到熱解產物,即煤氣、焦油和半焦;
所述熱解產物排出所述內熱回轉式干餾爐(12)后進入分離器(13)進行氣固分離,分別得到氣相產品和固相產品;所述氣相產品由所述分離器(13)頂部送入冷卻塔(28)進行油氣冷卻分離,分別得到煤氣和焦油;所述固相產品則由所述分離器(13)底部送入流化床分級冷卻器(14)中;
⑹所述步驟⑵得到的部分所述干燥尾氣B通過冷卻器循環風機(22)從所述流化床分級冷卻器(14)底部通入,與所述步驟⑸得到的固相產品進行流化冷卻,分別得到粒度>1mm的半焦產品、粒度<1mm的半焦及循環灰的混合物;所述粒度>1mm的半焦產品由所述流化床分級冷卻器(14)底部通過鎖氣閥Ⅲ(15)連續排出;
⑺所述粒度<1mm的半焦及循環灰的混合物則在所述干燥尾氣B的作用下由所述流化床分級冷卻器(14)頂部排出進入分級旋風分離器(16)進行氣固分離,分別得到分離的氣相和分離的固相;所述分離的氣相由循環流化床熱風爐(17)的中部進入;所述分離的固體由所述循環流化床熱風爐(17)底部進入作為循環燃料;
⑻所述800~1100℃煙氣送入所述廢熱鍋爐(7)中加熱鍋爐水回收熱量,換熱后的煙氣經過所述熱風爐二次旋風分離器(8)進一步除塵,分別得到灰分和干燥尾氣C;
所述灰分通過冷卻槳葉機(10)經鎖氣閥Ⅱ(9)排出系統,作為建材廠的建材原料使用;
所述干燥尾氣C送入所述氣流干燥器(4)經過所述干燥一級分離器(5)分離后送入干燥二級分離器(24)中進一步除塵,分別得到干燥尾氣D和粒徑<0.5mm的煤粉;所述干燥尾氣D從所述干燥二級分離器(24)頂部排出,其中一部分通過所述排放風機(23)排至煙囪,其余部分分別送入所述熱風爐循環風機(21)和所述冷卻器循環風機(22)循環使用;所述粒徑<0.5mm的煤粉通過所述文丘里輸送器(26)送回所述循環流化床熱風爐(17)中焚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332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