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苗藥及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32477.5 | 申請日: | 2013-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860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龔定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鴻德中藥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25/00;A61P25/20;A61P25/04;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工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52106 | 代理人: | 劉安寧 |
| 地址: | 551801 貴州省***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神經衰弱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醫用配制品有關,具體而言,涉及治療神經衰弱的藥物,還涉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神經衰弱是指大腦由于長期的情緒緊張和精神壓力,從而產生精神活動能力的減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興奮和腦力易疲勞、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頭痛等,伴有各種軀體不適等癥狀。病程遷延,癥狀時輕時重,病情波動常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大多數病例發病于16-40歲之間,兩性發病數無明顯差異。從事腦力勞動者占多數。本病如處理不當可遷延達數年甚或數十年。如遇新的精神因素或休息不足,癥狀可重現或加劇。
近年來,用中草藥材治療神經衰弱的中國專利申請件增長很快,申請件已多達上百件,最近幾年申請量劇增。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有3件,2005年有6件,2006年有6件,2007年有10件,2008年有16件,2009年有13件,2010年增加到14件,2011年有11件,2012年增加到19件。最近的申請件有:201310054109.9號《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組合物》、201310052482.0號《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制劑》、201310108405.2號《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藥劑》、201310027379.0號《一種調理陰陽,益氣安神,用于神經衰弱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201310080438.0號《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藥物制劑》等。這些專利申請件均公開了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草藥藥物,但其療效尚無報道。因此人們仍然在開發更新、更有效的藥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癥的苗藥,以增加治療神經衰弱癥的藥物品種,使之能夠為人們的健康服務。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該苗藥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治療神經衰弱癥的苗藥由以下質量配比的藥材制成:
首烏20~25,遠志20~25,百合30~35,夜交藤15~20,石決明15~20,肉桂10~15,玄參10~15,生地黃20~25,郁金15~20,黃連10~15,紅花10~15,當歸20~25,夏枯草20~25;
其中首烏須預先炮制。
上述藥材中:
首烏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multiflorum)的塊根,味甘澀、性微溫,能補肝、益腎、養血、祛風(見江蘇新醫學院編《中藥大辭典》1135頁);遠志為遠志科植物細葉遠志(Polygala?tenuifolia)的根,性溫,味辛苦,能安神益智、祛痰、解郁(見《中藥大辭典》1028頁);百合,為百合科植物百合(Lilium?brownii)鱗莖的鱗葉,味甘微苦,性平,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見《中藥大辭典》856頁);夜交藤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multiflorum)的藤莖或帶葉藤莖,味甘微苦,性平,能養心安神、通絡祛風(見《中藥大辭典》1443頁);決明子,為豆科植物決明子(Cassia?tora)的成熟種子,味苦甘,性涼,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見《中藥大辭典》949頁);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的干皮及枝皮,味辛甘,性熱,能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見《中藥大辭典》890頁);玄參為玄參科植物玄參(Scrophularia?ningpoensis)的根,味苦咸,性涼,有滋陰、降火、除煩、解毒的作用(見《中藥大辭典》769頁);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glutinosa)的新鮮根莖,味甘苦、性寒,有清熱、涼血、生津功效(見《中藥大辭典》2568頁);郁金為姜科植物郁金(Curcuma?arom)的塊根,味辛苦,性涼,能行氣解郁、涼血破瘀(見《中藥大辭典》1316頁);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chinensis?)的根莖,味苦,性寒,有瀉火、燥濕,解毒、殺蟲的功效(見江蘇新醫學院編《中藥大辭典》2022頁);紅花,為鳶尾科植物番紅花(Crocus?sativus)花柱的上部及柱頭,味甘,性平,能活血化瘀、散郁開結(見《中藥大辭典》2671頁);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sinensis)的根,味甘辛,性溫,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作用,可治月經不調、血虛頭痛、眩暈、萎痹(見《中藥大辭典》876頁);夏枯草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vuigaris)的全草,味辛苦,性寒,能清肝散熱(見《中藥大辭典》1827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鴻德中藥開發有限公司,未經貴州鴻德中藥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247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