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盆景式增氧生態(tài)濕地裝置及利用其凈化黑臭河道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332466.7 | 申請日: | 2013-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204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鳴釗;馮騫;肖玉冰;李軍;盧瑩瑩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jīng)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紀昌 |
| 地址: | 2111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盆景 式增氧 生態(tài) 濕地 裝置 利用 凈化 河道 方法 | ||
1.盆景式增氧生態(tài)濕地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體、管路、增氧機(5)、二沉池(10)和射流擴散器(12),所述管路設在箱體內側的底部,貫穿整個箱體;所述箱體內部鋪有填料(9);所述管路由潛水泵(1)、通水主管(2)和連接管道(6)組成,潛水泵(1)連接在通水主管(2)的一端,連接管道(6)裝在通水主管(2)上,在連接管道(6)上通過三通管與支管(7)的一端連接,支管(7)的另一端依次連接增氧機(5)和二沉池(10),二沉池(10)的出水管(11)上連接射流擴散器(12);箱體內設有通氣主管(8),通氣主管(8)的頂端暴露在空氣中,底端與通水主管(2)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盆景式增氧生態(tài)濕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由大木箱(3)和小木箱(4)高低錯落排列組成,大木箱(3)有5~10個,其長度為3m、寬度為0.85m、高度為0.85~1.2m;小木箱(4)有4~9個,其長度為0.7m、寬度為0.85m、高度為0.425~0.6m,連接管道(6)位于小木箱(4)內。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盆景式增氧生態(tài)濕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主管(2)和通氣主管(8)的管徑均為10~15cm,通水主管(2)處于大木箱(3)內的管壁四周均勻設有3~5排直徑為2cm的小孔,沿管長方向每兩個小孔之間的距離為10~20cm。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盆景式增氧生態(tài)濕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9)的比表面積為600m2/m3,從下至上分別鋪砌大卵石、中卵石、小卵石、粗砂,在粗砂上面覆小碎石建濕地或種植植物,大卵石的直徑為5~7cm,中卵石的直徑為3~5cm,小卵石的直徑為1~3cm,粗砂的直徑為0.2~0.5cm。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盆景式增氧生態(tài)濕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機(5)的高度為0.85m,寬度為1.5m,長度為0.3m;增氧機(5)由呈扁形彎管狀的PVC材料鑄制成,在扁形彎管出水口的下部設有克服地轉力的水輪機尾水裝置,通過調整彎管狀PVC材料的數(shù)量和長度來滿足不同水量要求。
6.一種盆景式增氧生態(tài)濕地裝置凈化黑臭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經(jīng)潛水泵(1)泵入通水主管(2)后進入箱體中,箱體中水位逐漸上升,達到設計水位后,自動啟動增氧機(5)產生虹吸,水流通過通水主管(2)、連接管道(6)和支管(7)被吸干,同時空氣經(jīng)通氣主管(8)進入填料(9),填料(9)裸露,實現(xiàn)大氣復氧;污水經(jīng)增氧機(5)后進入二沉池(10),再通過出水管(11),最后由射流擴散器(12)進入河道,完成凈化污染地表水的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jīng)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2466.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特種復合電纜的牽引輸送的可獨立運行的裝置
- 下一篇:健身增力自行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