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LTCC的S波段高性能微型帶通平衡濾波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32307.7 | 申請日: | 2013-08-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94838B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02 |
| 發明(設計)人: | 戴永勝;鄧良;施淑媛;陳龍;朱丹;羅鳴;馮辰辰;方思慧;顧家;朱正和;陳相治;李雁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P1/203 | 分類號: | H01P1/203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顯國 |
| 地址: | 21009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ltcc 波段 性能 微型 平衡 濾波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波毫米波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應用于微波毫米波電路的混合式LTCC微型帶通平衡濾波器,尤其涉及一種基于LTCC的S波段高性能微型帶通平衡濾波器。
背景技術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系統設計對于電路小型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進一步減小濾波器的尺寸和提高濾波器的性能,近年來發展起來一種LTCC(低溫共燒陶瓷)技術,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濾波器設計難以滿足小型化和高性能要求這一問題。低溫共燒陶瓷(LTCC)技術采用多層結構,將無源器件埋在陶瓷材料中,獲得所需要模塊組件。LTCC技術在成本、集成封裝、布線線寬和線間距、低阻抗金屬化、設計多樣性和靈活性及高頻性能等方面都顯現出眾多優點,已成為無源集成的主流技術。
平衡濾波器主要應用于藍牙耳機、802.11b/g/n無限局域網模塊、Wi-Fi、GPS、FM廣播等無限接收產品的射頻前端,提供重要的功能包括天線(接收與輻射電磁波),濾波器(通帶頻率選擇與抑制干擾),平衡器(阻抗與訊號轉換)等,平衡濾波器可以高效地抑制環境噪聲和內部有源器件產生的噪聲,因而具有優越的電磁兼容特性,隨著集成電路的飛速發展,對平衡器件的需求會更加迫切。
目前國內外對于平衡濾波器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在保證應有的濾波特性,同時能夠有效抑制共模噪聲。大多數平衡濾波器是通過一個但端口濾波器和兩個巴倫結構來實現,但是缺點為面積巨大,而三個端口匹配效果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帶損耗較低、結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使用較為方便的基于LTCC的S波段高性能微型帶通平衡濾波器。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LTCC的S波段高性能微型帶通平衡濾波器,包括表面安裝的50歐姆阻抗輸入端口、輸入電感、第一帶狀線、第二帶狀線、第三帶狀線、第四帶狀線、第五帶狀線、第六帶狀線、第七帶狀線、第八帶狀線、第九帶狀線、第十帶狀線、第十一帶狀線、第十二帶狀線、Z型級間耦合帶狀線1、Z型級間耦合帶狀線2、諧振匹配連接帶狀線1、諧振匹配連接帶狀線2、金屬化通孔1、金屬化通孔2、金屬化通孔3、金屬化通孔4、金屬化通孔5、金屬化通孔6、內置電阻1、內置電阻2、第一輸出電感、第二輸出電感、匹配帶狀線、第一輸出端口、第二輸出端口。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點是:(1)結構簡單;(2)體積尺寸小、可靠性強;(3)器件電性能良好,插入損耗小;(4)工藝上易于實現,相對與普通波導平衡濾波器,由于采用LTCC技術使得本發明加工制造難度大大降低;(5)生產成本降低;(6)擁有匹配級,使得本平衡濾波器性能比一般平衡濾波器優越很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基于LTCC的S波段高性能微型帶通平衡濾波器的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基于LTCC的S波段高性能微型帶通平衡濾波器的結構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基于LTCC的S波段高性能微型帶通平衡濾波器的結構側視圖。
圖4為本發明基于LTCC的S波段高性能微型帶通平衡濾波器的幅頻特性曲線。
圖5為本發明基于LTCC的S波段高性能微型帶通平衡濾波器的相位特性曲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結合圖1、圖2、圖3,本發明基于LTCC的S波段高性能微型帶通平衡濾波器,包括表面安裝的50歐姆阻抗輸入端口P1、輸入電感Lin、第一帶狀線T1、第二帶狀線T2、第三帶狀線T3、第四帶狀線T4、第五帶狀線T5、第六帶狀線T6、第七帶狀線T7、第八帶狀線T8、第九帶狀線T9、第十帶狀線T10、第十一帶狀線T11、第十二帶狀線T12、Z型級間耦合帶狀線1(O1)、Z型級間耦合帶狀線2(O2)、諧振匹配連接帶狀線1(L1)、諧振匹配連接帶狀線2(L2)、金屬化通孔1(V1)、金屬化通孔2(V2)、金屬化通孔3(V3)、金屬化通孔4(V4)、金屬化通孔5(V5)、金屬化通孔6(V6)、內置電阻1(R1)、內置電阻2(R2)、第一輸出電感Lout1、第二輸出電感Lout2、匹配帶狀線Tlin、第一輸出端口P2、第二輸出端口P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理工大學,未經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230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合路器及其端口耦合結構
- 下一篇:電池充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