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LTCC技術的C波段高性能平衡濾波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32274.6 | 申請日: | 2013-08-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139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戴永勝;朱丹;羅鳴;馮辰辰;方思慧;顧家;朱正和;陳相治;李雁;鄧良;施淑媛;陳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P1/20 | 分類號: | H01P1/20;H01P1/203;H01P5/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顯國 |
| 地址: | 21009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ltcc 技術 波段 性能 平衡 濾波器 | ||
1.一種基于LTCC技術的C波段高性能平衡濾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3dB威爾金森功分器(A),信號從3dB威爾金森功分器(A)輸入;與3dB威爾金森功分器(A)相連接的分別是+90度移相濾波器(B)和-90度移相濾波器(C);與+90度移相濾波器和-90度移相濾波器分別相連接的是平衡輸出端口1、平衡輸出端口2;兩平衡輸出端口幅度相同,相位相差180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TCC技術的C波段高性能平衡濾波器,其特征在于由一個阻抗變換導帶(B10)、兩個長度為四分之一波長的金屬導帶(B4、B5)、連接兩個長度為四分之一波長的金屬導帶(B4、B5)與兩個金屬化通孔的兩個金屬導帶(B6、B7)和一個隔離電阻(R1)共同組成了3dB威爾金森功分器(A);改變阻抗變換導帶(B10)的尺寸可以相應地調整駐波系數的大小;阻抗變換導帶(B10)一分為二與兩個長度為四分之一波長的金屬導帶(B4、B5)相連接,改變該段金屬導帶(B4、B5)的尺寸可以調整該3dB威爾金森功分器的工作中心頻率;連接在四分之一波長的金屬導帶(B4、B5)后面的是一個隔離電阻(R1),它并接在兩個長度為四分之一波長的金屬導帶(B4、B5)之間;該隔離電阻(R1)起到改善兩輸出端口之間的隔離性能,改變該隔離電阻的大小可以調整兩端口之間的隔離度;兩金屬導帶(B6、B7)連接3dB威爾金森功分器與兩個金屬化通孔(V1~V2);兩個金屬化通孔(V1~V2)分別與上下兩個-90度移相濾波單元(C)、+90度移相濾波單元相連接(B)。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TCC技術的C波段高性能平衡濾波器,其特征在于由四個三層金屬板構成的諧振級(C1~C4)、兩個Z字形接地金屬板(Z1~Z2)、兩個接地金屬板(GND1~GND2)、一個連接外部端口(P1)與內部電路的金屬導帶(B1)共同構成了-90度移相濾波單元(C);一個金屬化通孔(V1)將3dB威爾金森功分器(A)的一路分支連接到金屬導帶(B2),該金屬導帶(B2)與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4)的中間一層金屬板連接;前一級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3)通過空間耦合與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4)連接,前一級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2)通過空間耦合與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3)連接,前一級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1)通過空間耦合與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2)連接;輸出端口(P1)通過金屬導帶(B1)與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1)的上層金屬板連接;金屬導帶(B1)連接在諧振腔(C1)的位置決定輸出端口(P1)了耦合到的能量的大小與輸出端口(P1)的駐波系數的性能;Z字形接地金屬板(Z1~Z2)可以引起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1、C4)之間形成交叉耦合,能夠顯著提高濾波性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TCC技術的C波段高性能平衡濾波器,其特征在于由四個三層金屬板構成的諧振級(C5~C8)、兩個Z字形接地金屬板(Z3~Z4)、兩個接地金屬板(GND5~GND6)、一個連接外部端口(P3)與內部電路的金屬導帶(B8)共同構成了+90度移相濾波單元(B);一個金屬化通孔(V2)將3dB威爾金森功分器(A)的一路分支連接到金屬導帶(B9),該金屬導帶(B9)與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8)的中間一層金屬板連接;前一級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7)通過空間耦合與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8)連接,前一級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6)通過空間耦合與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7)連接,前一級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5)通過空間耦合與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6)連接;輸出端口(P3)通過金屬導帶(B8)與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5)的中間層金屬板連接;金屬導帶(B8)連接在諧振腔(C5)的位置決定輸出端口(P3)了耦合到的能量的大小與輸出端口(P3)的駐波系數的性能;Z字形接地金屬板(Z3~Z4)可以引起三層金屬板諧振腔(C5、C8)之間形成交叉耦合,能夠顯著提高濾波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理工大學,未經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227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