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降高血壓活性的吡咯香豆素類化合物及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30064.3 | 申請日: | 2013-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085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賀懷貞;賀浪沖;王濤;王程;周楠;賀建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491/052 | 分類號: | C07D491/052;A61K31/407;A61K31/496;A61P9/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賀建斌 |
| 地址: | 710049***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高血壓 活性 吡咯 香豆素類 化合物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具有降高血壓活性的吡咯香豆素類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化學結構式為:
其中,R為氫原子、烷基、烯基或取代的氨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降高血壓活性的吡咯香豆素類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為氫原子、異戊烷基、異戊烯基、烯丙基、2-(二甲氨基)-乙基、2-(二異丙氨基)-乙基、2-(吡咯-1-基)-乙基、2-(哌啶-1-基)-乙基、2-(氮雜環庚-1基)-乙基、2-(4-二苯甲基哌嗪)-乙基、2-嗎啉基乙基、2-(二甲氨基)乙基、2-(芐基(甲基)氨基)-乙基、3-(二甲氨基)-丙基或3-(二甲氨基)-2-甲基丙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降高血壓活性的吡咯香豆素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當R為氫原子時,以香蘭素為原料,經過酰化、硝化、水解、Henry反應,還原反應、縮合反應、Pechmann反應得到吡咯香豆素化合物9-羥基-8H-吡喃[3,2-f]吲哚-2-酮;
2)9-羥基-8H-吡喃[3,2-f]吲哚-2-酮的酚羥基發生醚化反應,與至少含有2個碳原子的側鏈相連接,得到吡咯香豆素類化合物;其中,-OR中的R為氫原子、烷基、烯基或取代的氨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具有降高血壓活性的吡咯香豆素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9-羥基-8H-吡喃[3,2-f]吲哚-2-酮的制備為:
1)將10.00g香蘭素溶于50mL質量濃度為5%~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之后將配制成的0.1mol/L~10mol/L的醋酸酐-四氫呋喃溶液滴加到其中,香蘭素與醋酸酐的摩爾比為1:1.5~1:3,待滴完后在室溫下繼續反應4h~24h,反應完畢后分液,水相用乙醚萃取,合并有機相,然后依次用清水、飽和NaCl水溶液洗滌有機相,有機相用無水硫酸鈉干燥,濃縮后析出白色固體,加入20mL冰乙醇攪拌分散,抽濾,并用冰乙醇3×10mL洗滌濾餅,避光干燥得到乙酰化香蘭素;
2)將40mL發煙硝酸冷卻至-20℃~-40℃,之后在攪拌下將步驟1)得到的乙酰化香蘭素在20min~1h內投入到發煙硝酸中,投料完畢后繼續攪拌反應15min~1h,待反應完畢后將反應液倒入200mL冰水中,析出白色固體,抽濾,并用冰水洗滌濾餅,干燥,得到2-硝基乙酰化香蘭素;
3)在攪拌下,將步驟2)得到的2-硝基乙酰化香蘭素溶解在60mL質量濃度為5%~20%NaOH溶液中,少量不溶物加熱使其溶解,攪拌20min~2h后,在冰水浴下加入2mol/L?HCl調節pH=3-4,此時有淡黃色固體析出,抽濾,用冰水洗滌濾餅,避光干燥,得2-硝基香蘭素;
4)將步驟3)得到的2-硝基香蘭素用100mL冰醋酸溶解,并依次加入醋酸銨、硝基甲烷,其中,2-硝基香蘭素、醋酸銨及硝基甲烷的摩爾比為1:2.5:3~1:4:6,原料在室溫下攪拌混合均勻,之后升溫回流攪拌反應2h~8h,待原料反應完畢后降溫至40℃,并將反應液倒入冰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機相,再用清水、飽和NaCl水溶液依次洗滌有機相,有機相用無水硫酸鈉干燥,flash色譜柱分離,得4-羥基-3-甲氧基-2,β-二硝基苯乙烯;
5)將步驟4)得到的4-羥基-3-甲氧基-2,β-二硝基苯乙烯溶于10mL無水甲醇中,加入鈀碳加氫催化劑,含量以Pd計≥10.0%,其中,4-羥基-3-甲氧基-2,β-二硝基苯乙烯與鈀碳加氫催化劑重量比為1:0.1~1:0.01,攪拌均勻后依次加入甲酸銨、冰醋酸,其中,4-羥基-3-甲氧基-2,β-二硝基苯乙烯、甲酸銨及冰醋酸的摩爾比為1:5:0.5~1:20:1,室溫攪拌5h~10h,之后再補加5~20倍摩爾量的甲酸銨攪拌反應過夜,待原料反應完畢后,過濾除去鈀碳加氫催化劑,保留濾液并減壓除去溶劑,加入清水并用乙酸乙酯萃取,然后依次用清水、飽和NaCl水溶液洗滌有機相,有機相用無水硫酸鈉干燥,柱層析分離,得6-羥基-7-甲氧基吲哚;
6)將丙炔酸溶于二氯甲烷中,配制成0.1mol/L~10mol/L的丙炔酸-二氯甲烷溶液,冰水浴至0℃,攪拌1min~10min,后加入1~3倍摩爾量的DCC,待反應液由澄清變為白色濁液時,加入0.5~1倍摩爾量的步驟5)得到的6-羥基-7-甲氧基吲哚,這時反應液的顏色變為棕色濁液,最后將0.1~0.3倍摩爾量的DMAP加入到反應液當中,之后在0℃下反應2h~4h;待反應結束后,減壓旋蒸除去溶劑,之后加入乙酸乙酯,抽濾,并用乙酸乙酯洗滌濾餅,合并有機相,后依次用清水、飽和NaCl水溶液洗滌,有機相用無水硫酸鈉干燥,經柱層析分離,得6-丙炔酸酯基-7-甲氧基吲哚;
7)將步驟6)得到的6-丙炔酸酯基-7-甲氧基吲哚溶于10mL二氧六環和1,2-二氯乙烷體積比1:1的混合液中,后加入10%摩爾量的PtCl4,在60℃~80℃下反應1.5h~3h,待反應結束后,降溫過濾除去PtCl4,減壓旋蒸除去溶劑,所得殘留物質用50mL乙酸乙酯溶解,并依次用清水、飽和NaCl水溶液洗滌有機相,后用無水硫酸鈉干燥,后經柱層析分離,得9-羥基-8H-吡喃[3,2-f]吲哚-2-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006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