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觸控元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28709.X | 申請日: | 2013-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400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何釗;何世磊;孫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1 | 分類號: | G06F3/041;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劉芳 |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元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觸控元件。
背景技術
觸摸屏是可接收觸摸等輸入信號的感應式裝置。當接觸屏幕上的圖形按鈕時,觸摸幕上的觸覺反饋系統可根據預先編程的程式驅動各種連結裝置,可用以取代機械式的按鈕面板,并借由液晶顯示畫面制造出生動的影音效果。觸摸屏賦予了信息交互嶄新的面貌,是極富吸引力的全新信息交互設備。
導電層是觸摸屏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觸摸屏的導電層主要是氧化銦錫(Indium?Tin?Oxides,簡稱ITO),通過真空鍍膜、圖形化蝕刻的工藝形成于絕緣基板上,再將導電層通過膠粘層貼附在透明玻璃面板上,從而形成觸摸屏。
由于銦的價格高昂且屬于稀缺資源,ITO的材料成本很高,并且在絕緣基板上整面鍍ITO再圖形化蝕刻的工藝流程會浪費大量的ITO,因而會大大增加觸摸屏的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元件,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觸控元件的制造成本較高的技術缺陷。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觸控元件,包括:
第一導電層,包括多個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一網格條帶,每個第一網格條帶為金屬網格結構,每個第一網格條帶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導電單元及連接于兩個相鄰的第一導電單元之間的第一連接部;
第二導電層,與所述第一導電層間隔層疊設置,所述第二導電層包括多個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網格條帶,每個第二網格條帶為金屬網格結構,每個第二網格條帶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二導電單元及連接于兩個相鄰的第二導電單元之間的第二連接部;
所述第一導電單元沿第二方向上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連接部沿第二方向上的寬度,所述第二導電單元沿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二連接部沿第一方向上的寬度,所述第一導電層中相鄰的四個第一導電單元圍設成配置區,所述第二導電層的第二導電單元在所述第一導電層上的投影落于所述配置區內且與形成該配置區的四個第一導電單元相間隔,所述第二導電層的第二連接部在所述第一導電層上的投影與所述第一連接部交叉。
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每個所述第一導電單元的邊緣形成有外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線;
每個所述第二導電單元的邊緣形成有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線;
所述第二延伸線在所述第一導電層上的投影與所述第一延伸線交錯間隔排列,且該第一延伸線與該第二延伸線至少有一部分相互正對。
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第一導電單元和第二導電單元其中至少一者的邊緣設有邊界線;
所述邊界線為金屬導電線,所述第一延伸線或/和第二延伸線均從對應的邊界線向外延伸。
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第一延伸線為所述第一網格條帶中的導電線末端向相鄰的第二導電單元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延伸線為所述第二網格條帶中的導電線末端向相鄰的第一導電單元延伸形成。
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觸控元件還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層疊設置;
所述第一導電層嵌設于所述第一基板中,所述第二導電層嵌設于所述第二基板中。
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片和附著于所述第一基片上的第一保護膠層,所述第一導電層嵌設于所述第一保護膠層內。
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片和附著于所述第二基片上的第二保護膠層,所述第二導電層嵌設于所述第二保護膠層內。
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第一保護膠層遠離所述第一基片的一面上開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導電層容設于所述第一凹槽內。
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第二保護膠層遠離所述第二基片的一面上開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導電層容設于所述第二凹槽內。
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該觸控元件還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引線和多個第二電極引線,所述第一電極引線嵌設于所述第一基板中并與所述第一導電層電連接;
每一所述第一電極引線對應與一所述第一網格條帶電連接,每一所述第二電極引線對應與一第二網格條帶電連接。
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觸控元件還包括支撐基片,所述支撐基片設置于所述第一保護膠層與所述第一基片相對的另一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昌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2870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