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光生物養殖單元及養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26847.4 | 申請日: | 2013-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969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0 |
| 發明(設計)人: | 朱振旗;王琳;崔洪亮;羅少敬;陳昱;許民;陳傳紅;劉世全;王慧嶺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M1/00 | 分類號: | C12M1/00;C12M1/38;C12R1/8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鞏克棟 |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養殖 單元 系統 | ||
1.一種光生物養殖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單元包括養殖裝置和循環系統,所述養殖裝置包括養殖面(1)和相應的支撐結構(2),所述養殖裝置與循環系統呈閉環連接;所述養殖面(1)上的液層深度小于10cm。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面(1)上的液層深度小于5cm,優選小于3cm,進一步優選小于2cm,再優選小于1cm,最優選4~8mm。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養殖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單元內含一個養殖面(1)。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面(1)為柔性面;所述柔性面覆蓋于支撐結構(2)的上表面,與支撐結構(2)固定連接,構成養殖裝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養殖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面(1)中部為流動區;所述養殖面(1)各邊緣中,至少與藻液流動方向平行的兩邊緣高于流動區,形成溢流堰(6);所述溢流堰(6)與流動區的夾角優選為90度。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面(1)呈水平或具一定坡度放置;所述坡度優選小于10度,進一步優選小于5度,最優選小于2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單元,其特征在于,在養殖面(1)表面或其上方加設促混結構。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面(1)的上方設有透明材質層;
優選地,在所述養殖面(1)外部設透明防紅外膜。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結構(2)的各邊緣中,至少與藻液流動方向平行的兩邊緣高于支撐結構(2)內其他部分;
優選地,所述支撐結構(2)為骨架狀結構,其由單一材料制成整體模型,或由多模塊、單一/多種材料拼接組裝制成;
優選地,所述支撐結構(2)中加設坡度調節裝置和張力調節裝置。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系統包括管路(3)、提升裝置(4)、緩沖罐(5)和布液裝置(7);所述管路(3)從養殖面(1)上藻液流動方向的末端延伸到藻液流動方向的起端;所述布液裝置(7)與管路(3)末端相連,位于藻液流動方向的起端;
優選地,所述提升裝置(4)為泵;
優選地,所述緩沖罐(5)上設有控溫裝置;
優選地,所述管路(3)上設置收集裝置。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養殖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裝置(4)為離心泵、潛水泵或氣液混合泵,所述緩沖罐(5)與管路(3)串接;或,所述提升裝置(4)為氣液混合泵,所述緩沖罐(5)與管路(3)并接。
12.一種由如權利要求1-11之一所述的養殖單元構成的光生物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生物養殖系統由多個所述養殖單元通過串聯、并聯及混聯組成。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系統中各養殖單元的養殖面傾斜方向一致,藻液在各養殖面上循環流動,或在多個養殖面上流動后被收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新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26847.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