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稻缽苗新掉植機和配合機育苗盤、播種器、拔苗框、鉗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25926.3 | 申請日: | 2013-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400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9 |
| 發明(設計)人: | 梁學武;梁斌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梁斌振 |
| 主分類號: | A01C11/02 | 分類號: | A01C11/02;A01G9/10;A01C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37505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稻 缽苗新掉植機 配合 育苗 播種 拔苗框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水稻缽苗的、水稻缽苗新掉植機,本發明還涉及配合機的育苗盤、播種器、拔苗框、鉗的農業機具。?
背景技術:
水稻的種植機械研制中、插秧機是難度最大的、它制約著水稻種植機械化實現,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水稻插秧機、至今半個多世紀了、都沒有研制出一種真正完美廣泛推廣使用的機型,在這半個多世紀中、專業科技工作者和業余愛好者、力奮千辛萬苦、對水稻插秧機不間斷的研究和制造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對機在插秧時、出現了傷秧、漏插、漂秧、勾秧、拔秧等問題束手無策,從這半個多世紀中、世界各國研制的各種類型的插秧機,有多種多樣,但歸結起來分秧和插秧離不開鉗、叉、爪三種方法,上述所說:傷秧、漏插、漂秧、勾秧、拔秧等問題是它們造成的,如果再使用鉗、叉、爪來分秧和插秧永遠制不出完好的能廣泛推廣使用的插秧機、從這半個多世紀可以作證,發明人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研究了三種機型,在2006年向中國專利局申請專利,專利號:ZL200620132652,名稱:水稻缽苗掉植機和配合該機育苗盤(41)、拔苗框(44)、鉗(59)及盛苗托(73)。(這種機在三種機中結構最簡單,功能最少的一種)但經不斷的研究中發現這種機有的部件不夠完善、有的配合不齊全、如該機的直齒推動桿(9)是單桿、單邊推動內盤前進力不平衡、內盤(34)秧孔壁薄、當直齒推動桿推動鎖軸(30)前進、而連接鎖軸的內盤連接環(31)、跟著前進拉動內盤也前進,這時內盤的秧孔(39)裝著較重的缽苗體、內盤秧孔(39)承受不起這重力使秧孔變形,直齒推動桿上的齒條(22)它不能調整升降、如果桿上有某直齒損壞很難修復需要全桿更換,把落秧條板套溝(5)當作小秧盤托板(36)左右移動軌道,內盤的底面在前進時與小秧盤托板(36)面全面接觸磨擦行進,這兩者的磨擦阻力加起來對機的傳動十?分不利,配合機還缺少種子播種器、在育苗播種時用手工操作播下的種子不均勻、空穴率高、工效底、給拔苗裝機補秧加大難度它影響功效和稻谷產量的提高,配合機的拔苗鉗(59)也有不足之處、主要是鉗的挾力強度從鉗的基部向前遞減、拔起的秧苗不夠多、影響拔苗裝機的速度,拔苗框(44)的壓架左右壓條角鐵狀軌道(51)的設計使拔苗鉗進入拔苗不方便。這些缺點必需克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術不足,研制一種水稻缽苗新掉植機和配合機的育苗盤、播種器、拔苗框、鉗的農業機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梁斌振,未經梁斌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2592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