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25503.1 | 申請日: | 2013-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7842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9 |
| 發明(設計)人: | 河田仁;豐村直史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日本有機雷特顯示器 |
| 主分類號: | G09G3/3266 | 分類號: | G09G3/3266;G09G3/3208;G09G3/32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剛;梁韜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 面板 顯示裝置 電子設備 | ||
本發明涉及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該顯示裝置包括:以包括行和列的矩陣設置的多個像素電路,多個像素電路包括第一像素電路和第二像素電路,第一像素電路配置為發出第一顏色的光,第二像素電路配置為發出第二顏色的光,其中指定信號線分別向第一像素電路和第二像素電路提供第一圖像數據信號和第二圖像數據信號,第一像素電路和第二像素電路配置為在水平掃描期間內分別從指定信號線接收第一圖像數據信號和第二圖像數據信號,第一像素電路配置為在第二像素電路接收第二圖像數據信號之前在水平掃描期間內接收第一圖像數據信號,并且其中第一顏色為綠色。
技術領域
本技術涉及一種包括發光元件,例如每個像素的有機EL(電致發光)元件的顯示面板、包括該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以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在執行圖像顯示的顯示裝置的領域中,已經開發出使用電流驅動型發光元件,例如其發光亮度根據運行電流的值改變的有機EL元件作為像素的發光元件的顯示裝置,且被推廣商業化。此有機EL元件與液晶元件等不同,是自發光元件。因此,由于對于使用有機EL元件的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來說,光源(背光)并不是必要的,因此設備可以更薄且具有比具有光源的液晶顯示裝置更高的亮度。
這里,有機EL元件的電流-電壓(I-V)特性一般隨著時間進程而劣化(時間劣化)。在有機EL元件由電流驅動的像素電路中,當有機EL元件的I-V特性隨時間進程改變時,由于有機EL元件和與有機EL元件串聯連接的驅動晶體管之間的分壓比改變,因此驅動晶體管的柵極和源極之間的電壓也改變。結果,由于流向驅動晶體管的電流的值改變,因此流向有機EL元件的電流的值也改變,并且發光亮度也根據電流值改變。
另外,存在以下情況,驅動晶體管的閾值電壓(Vth)和遷移率(μ)隨著時間進程而改變,并且由于制造工藝的變化性,Vth和μ針對每個像素電路是不同的。當驅動晶體管的Vth和μ針對每個像素電路是不同的時,由于流向驅動晶體管的電流的值針對每個像素電路變化,因此即使向驅動晶體管的柵極施加相同電壓,有機EL元件的發光亮度也要變化,并且屏幕的均勻度受損。
這里,即使有機EL元件的I-V特性隨著時間進程而改變,并且驅動晶體管的Vth和μ隨著時間進程而改變,為了在不受此等變化的影響的情況下保持有機EL元件的發光亮度均勻,已經開發出并入有機EL元件的I-V特性的變化的補償函數和驅動晶體管的Vth和μ的變化的校正函數的顯示裝置(例如,參閱日本未經審查專利申請第2008-083272號公開案)。
發明內容
這里,例如,在如圖11所示的相關技術的驅動方法中,在每個1H期間執行Vth校正和信號寫入,在Vth校正過程中將驅動晶體管的柵極與源極之間的電壓設為接近驅動晶體管的閾值電壓,在信號寫入過程中將根據圖像信號的信號電壓寫入驅動晶體管的柵極。因此,在驅動方法中,難以縮短1H期間并且難以縮短每1F的掃描期間(即,設置為高速驅動)。因此,例如,在利用兩條線一起在共同1H期間內執行Vth校正之后,在下一個1H期間內針對每條線執行信號寫入,如圖12所示。由于Vth校正是捆綁式的,驅動方法適合高速驅動。然而,在將來期望進一步的高速驅動。
這里,例如,在圖12所示的驅動方法中,人們認為明顯縮短了1H期間。然而,在這樣做的情況下,例如,在第n行的像素和第n+1行的像素中,信號寫入的時間裕量被大大縮短。當時間裕量變得不夠充足時,由于瞬態(transient)而難以將所需值的信號電壓寫入像素。因此,存在出現亮度不均勻和色度偏移的問題。
希望提供一種當高速驅動時能夠減少由于瞬態導致的亮度不均勻和色度偏移的出現的顯示面板、包括此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以及電子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日本有機雷特顯示器,未經株式會社日本有機雷特顯示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2550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