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視神經鞘切開刀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23735.3 | 申請日: | 2013-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495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9/007 | 分類號: | A61F9/007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51221 | 代理人: | 曹晉玲;熊曉果 |
| 地址: | 610072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視神經 切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視神經鞘開窗術而特制的視神經鞘切開刀。
背景技術
因“顱內矢狀竇血栓形成,引起顱內高壓”患者由于視神經收到壓迫,導致眼睛成像模糊,視力逐漸下降,還伴隨有頭疼、頭脹、耳鳴,目前臨床上成功開創的——視神經鞘開窗術,對該眼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視神經鞘開窗術通過在顯微鏡下,將眼部肌肉剪斷,然后向外轉動眼球,暴露視神經鞘,在視神經鞘上切開一細口,以便讓顱內的腦脊液順著切口流出,降低顱內壓力,最大程度緩解高顱內壓對視神經的壓迫,挽救患者的視力。視神經鞘開窗術中,醫生需手持神經剝離子中部,用神經剝離子的頭部撥開視神經周圍的組織,或者分離視神經和軟組織之間的粘連,然后再用其它工具對視神經鞘開口。
目前臨床手術一般采用神經剪或神經切開刀對神經進行開口,但由于視神經位于眼球后部,眼球與眼眶壁之間間隙非常狹窄,結構較為復雜的神經剪很難接觸到視神經;同時由于視神經鞘膜表面光滑,周圍聚集大量的組織,在使用普通神切開刀進行開口時,很難做到在開口過程中不受視神經周圍組織的影響,致使操作困難,手術效率降低,還容易產生神經損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實用性強的視神經鞘切開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視神經鞘切開刀,包括刀柄、刀體,所述刀柄前端的一側固定有擋片。
上述視神經鞘切開刀中,所述擋片為圓形。
上述視神經鞘切開刀中,所述刀柄中部設置有呈間隔排列的圓弧狀凹槽??稍黾邮殖值姆€定性,防止切開刀滑落。
上述視神經鞘切開刀中,所述刀柄的長度為15~20cm。較長的刀柄可以較容易地探入眼球后方切開持視神經鞘。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刀柄前端一側固定的擋片可隔離視神經周圍的組織,避免刀體在開口過程中受視神經周圍組織的影響,以便于對視神經鞘進行開口操作;較長的刀柄,可以容易地探入狹窄的眼球與眼眶間隙,準確地完成視神經鞘開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為俯視圖。
圖3為圖1為仰視圖。
圖中標記:1-刀體,2-刀柄,3-凹槽,4-圓形擋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如附圖1所示,本實施例視神經鞘切開刀,包括刀體1、長度為20cm的刀柄2,所述刀柄2中部設置有呈間隔排列的圓弧狀凹槽3,所述刀柄2前端的右側固定有圓形擋片4。
視神經鞘開窗術時,先暴露視神經鞘,再用夾持鑷將視神經鞘挑起,最后使用本實施例的視神經鞘切開刀對挑起的視神經鞘開口。刀柄2前端右側固定的擋片4可隔離右側的組織,避免刀體1在開口過程中受視神經周圍組織的影響,便于對視神經鞘進行開口操作。
?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未經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2373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