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酵型植物性斷奶仔豬飼料添加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23555.5 | 申請日: | 2013-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555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旭暉;王征;郁萬文;逯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K1/18 | 分類號: | A23K1/18;A23K1/14;A23K1/16;C12N1/20;C12R1/22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37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酵 植物性 斷奶 仔豬 飼料添加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飼料配方加工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酵型植物性斷奶仔豬飼料添加劑。
背景技術
在養豬業中,早期斷奶是提高母豬生產性能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仔豬斷奶后其自身的生理機能尚未發育完善(消化功能尚未健全、酶系統發育不完善、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和斷奶應激的影響,容易產生腹瀉、生長停滯等生理機能紊亂的斷奶綜合癥。有腹瀉情況的豬場達80%以上,仔豬斷奶后腹瀉發生率為20-50%,腹瀉仔豬機體抗病力下降,繼發病發生率增高;仔豬增重緩慢,飼料報酬降低;情況嚴重時產生僵豬,甚至造成仔豬死亡的現象,不僅導致仔豬的出欄率較低,給養豬生產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仔豬腹瀉控制的好壞逐漸成為衡量仔豬培養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也已成為飼料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科學研究發現各種疫苗,所有的藥物并沒有降低乳仔豬的死亡率。造成斷奶仔豬腹瀉的主要原因有菌群失調、消化酶不足。目前,臨床治療仔豬腹瀉主要是使用恩諾沙星、氟甲砜、土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安普霉素、痢菌凈和氟苯尼考等各種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控制。但是,隨著耐藥菌株的不斷出現和仔豬本身的抵抗力差等原因,有的豬場利用現有藥物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同時,如果一味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又會使菌株耐藥性增大,帶來更嚴重的藥物殘留后果,嚴重影響食品安全,最終對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近20年來,飼料研究正在向著無殘留、無耐藥性和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無危害的方向發展。源自自然界的一些天然物質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特性,同時還具有抗病毒、消炎、抗氧化、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各種藥用植物及其提取物、在畜禽飼料生產和畜禽養殖上越來越受到重視。張孝清等(2006)報道了由黨參、黃芪、枸杞、杜仲葉、神曲、山楂等植物組成的飼料添加劑,可顯著增加40日齡斷奶仔豬腸道中的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數量,而大腸埃希式菌指數以及腹瀉發生率則明顯降低,并且能提高日增重5.5~13.22%,料重比降低6.64~15.03%。
植物及其提取物類添加劑被認定為安全、高效、穩定可控的飼料添加劑,正在成為綠色、環保、安全的動物性食品生產和飼料工業中充滿活力的新增長點。
中草藥中以植物類藥材為主,其有效成分多存在于細胞的胞漿中,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是由纖維素、半纖維素等構成的,其結構致密,因而有效成分被人體吸收利用時所遇到的阻力較大。同時,中藥的有效成分的相對分子質量一般比較大,不易突破人體血腦屏障,且傳統中藥由于組方不合理或只是簡單的粉碎,粒徑過大,藥物釋放緩慢,導致其生物利用度較低,使用效果差,治愈率低,療程長且成本高;抗菌藥由于長期使用,有藥物殘留和易產生耐藥性,其臨床效果越來越差,并且藥物殘留導致出口受限,更危害人們身體健康,從而使抗菌藥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研發一種解決仔豬腹瀉,促生長的無藥物殘留、無耐藥性產生的特效藥物是該領域科研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新課題之一。
中藥發酵是將中藥細粉和經過優選的人體內有益菌(主要乳酸菌)作為菌種,依據微生態學和仿生學理論,通過生物嫁接方式,在模擬機動物機體胃腸環境的條件下對中藥提取物進行生物轉化而成的新型中藥。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使中藥與有益菌完美結合,形成新興的中藥制劑,在抗生素耐藥,超級細菌不斷出現的形勢下,具有重要意義。固體發酵系列是以中藥粉做載體,用乳酸活菌進行發酵,產品性狀為潮濕粉末,酸甜氣味,對腹瀉、過料等腸道疾病,效果較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發酵型植物性斷奶仔豬飼料添加劑,它能有效地解決背景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
本發酵型植物性斷奶仔豬飼料添加劑由組分A、組分B和組分C相互混合配置而成,其配比為:
其中所述的組分A是由辣木葉,杜仲,黃芪,黨參,刺五加,金銀花,甘草和蒲公英粉碎并發酵后制作而成;所述的組分B是由馬齒莧、山楂和松針粉粉碎后混合配置而成;所述的組分C是由牛至草提取物和蘆薈多糖混合配制而成。
所述組分A的各種成分配比范圍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林業大學,未經南京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2355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F型伸縮縫
- 下一篇:一種U型梁結構及其包含的底板預應力束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