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循環流化床鍋爐水冷壁復式防磨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21733.0 | 申請日: | 2013-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531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欣;唐秋雨;李冬冬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欣 |
| 主分類號: | F23C10/18 | 分類號: | F23C10/18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 地址: | 030024 山西省太原***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循環 流化床 鍋爐 水冷 復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循環流化床鍋爐水冷壁復式防磨裝置,屬于鍋爐水冷壁防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循環流化床鍋爐膜式水冷壁防磨方式可分成三大類:1、防磨噴涂類;2、防磨護瓦類;3、防磨梁、防磨帶類。這幾種方式獨立使用均存在著一些諸如交界面局部磨損、施工、維護難度大、持久力不足等不可避免的缺陷和不足,防磨護瓦類還存在和水冷壁管接觸不好,護瓦和水冷壁管之間容易形成空氣間隙,降低傳熱效果,導致整個鍋爐效率降低的缺點。由于存在上述各種不足,現有的防磨方式都難以滿足鍋爐長期穩定運行的需要,急需一種能消除傳統防磨方式存在的缺陷的一種新型的防磨裝置,能在免維護狀態下長期發揮防磨效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能夠長期有效保護水冷壁管不被磨損,且施工、維護容易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水冷壁復式防磨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循環流化床鍋爐水冷壁復式防磨裝置,包括楔形防磨護瓦和翼形導流片,所述楔形防磨護瓦豎直放置或傾斜放置,楔形防磨護瓦的橫截面為弧形,翼形導流片為斜向下設置的方形平板,翼形導流片固定在楔形防磨護瓦的底部,且翼形導流片上位于楔形防磨護瓦弧形內部的部分切掉形成缺口。
所述楔形防磨護瓦的頂面為一斜面,所述頂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60°。
所述翼形導流片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60°。
所述楔形防磨護瓦傾斜放置時,楔形防磨護瓦與垂直線的夾角為1°~15°。
所述楔形防磨護瓦上開有多個孔。
所述的楔形防磨護瓦和翼形導流片之間為焊接連接。
所述的楔形防磨護瓦和翼形導流片為一體鑄造成型的。
所述楔形防磨護瓦和翼形導流片的材質均為耐熱鋼。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在楔形防磨護瓦的底部固定翼形導流片,楔形防磨護瓦保護水冷壁管的同時,翼形導流片有效減緩了沿壁灰流的流速并改變了沿壁灰流的方向,在豎直方向上布置多個本發明后,可有效的保護水冷壁管。
2、本發明中楔形防磨護瓦的頂面為斜面,可有效防止沿壁灰流形成渦流,翼形導流片為傾斜布置,可降低沿壁灰流與爐膛內上升煙灰流的激蕩效應,防止導流板下方出現磨損。
3、本發明中楔形防磨護瓦傾斜設置時,也可以起到減緩沿壁灰流的流速并改變沿壁灰流的方向的作用,這樣,可以降低沿壁灰流對翼形導流片的磨損,增加本發明的使用壽命。
4、本發明在楔形防磨護瓦上開了多個孔,可有效避免楔形防磨護瓦與水冷壁管之間形成空氣間隙,也就不會影響整個鍋爐的效率。
5、本發明中楔形防磨護瓦和翼形導流片之間可以為焊接連接,也可以為一體鑄造,制作簡單便捷,可大批量生產。
6、在水冷壁管上布置多層本發明,即可有效的保護水冷壁管,施工、維修均方便,且防磨效力持續時間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的正視圖。
圖3為圖2的左視圖。
圖4為圖2的俯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使用狀態參考圖1。
圖6為本發明的使用狀態參考圖2。
圖中:1為楔形防磨護瓦,2為翼形導流片,3為缺口,4為頂面,5為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本發明循環流化床鍋爐水冷壁復式防磨裝置,包括楔形防磨護瓦1和翼形導流片2,所述楔形防磨護瓦1豎直放置或傾斜放置,楔形防磨護瓦1的橫截面為弧形,翼形導流片2為斜向下設置的方形平板,翼形導流片2固定在楔形防磨護瓦1的底部,且翼形導流片2上位于楔形防磨護瓦1弧形內部的部分切掉形成缺口3。
所述楔形防磨護瓦1的頂面4為一斜面,所述頂面4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60°。
所述翼形導流片2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60°。
所述楔形防磨護瓦1傾斜放置時,楔形防磨護瓦1與垂直線的夾角為1°~15°。
所述楔形防磨護瓦1上開有多個孔5。
所述的楔形防磨護瓦1和翼形導流片2之間為焊接連接。
所述的楔形防磨護瓦1和翼形導流片2為一體鑄造成型的。
所述楔形防磨護瓦1和翼形導流片2的材質均為耐熱鋼。
本發明的結構尺寸根據所防護部位的膜式壁結構尺寸確定,楔形防磨護瓦1的弧度與水冷壁管的外壁弧度相適應。
施工方案,如圖5、圖6所示,首先根據施工爐型結構尺寸及相關技術參數確定本復合式防磨裝置的布置層數,再將預定層數的本發明豎直或傾斜1°-15°焊接在膜式壁的鰭片上。防磨施工方案的設計原則是上疏下密,邊角特別防護。以30兆瓦機組為例,一般情況下第一層本發明布置在膜式水冷壁頂部下方2.6m的位置,第二層本發明布置在第一道本發明下方2.4m的位置,以此等差類推,直至第八層本發明;最下面一層本發明布置在衛燃帶上方0.4m的位置,在其上方0.6m的位置布置倒數第二層本發明,以此等差類推,直至倒數第四層本發明;從上往下數的第八層本發明和從下往上數第四層復合式防磨裝置之間按1.0m—1.2m的間距再布置N道本發明;水平方向上相鄰的兩個本發明的翼形導流片通過一鋼板焊接在一起,并進行打磨處理,可以防止塵流對翼形導流片的邊緣的磨損;爐膛煙氣出口位置及膜式水冷壁四角交接位置采用專用防磨裝置進行防護,鍋爐后墻煙氣出口以下可在本發明上方進行噴涂,由此構成循環流化床鍋爐膜式水冷壁的整體防磨防護體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欣,未經劉欣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217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