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頂置吸氣式換熱器結構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318986.2 | 申請日: | 2013-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991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孫飚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州市旭揚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H3/08 | 分類號: | F24H3/08;F24H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3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吸氣 換熱器 結構 |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生物質顆粒壁爐、生物質顆粒鍋爐、生物質顆粒取暖器領域,涉及一種頂置吸氣式換熱器結構。
背景技術
在取暖設備中,有空調、電爐、燃氣管道、木炭爐等,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在冬日里采用的取暖方法各不相同,每種設備都有各自特點,市場上的壁爐大多使用燃氣和電力,也有使用木炭和利用太陽能的。
因為仿真火系列電壁爐,在冬天寒冷時達不到真貨效果,一些傳統(tǒng)的燃木壁爐,熱利用效率很低,且對空氣有污染,燃氣壁爐,是用天燃氣等不可再生能源,也有缺陷。因此,利用木頭、秸稈、玉米桿、垃圾等顆粒的燃燒產生出熱能并達到取暖效果的顆粒壁爐就應運而生了。
現有生物質顆粒壁爐一般采用下置鼓風式換熱器結構,將熱風風機置于爐膛的中下部,熱風出口在爐膛的頂部,熱風風機將外界空氣吹入換熱風道,從熱風出口吹出,實現換熱。上述換熱結構已經使用多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1、換熱器對熱風的風阻不可避免,為減小風阻必然會犧牲換熱交換面積;2、換熱效率不高,由于必須保證足夠的換熱面積,導致產生風阻,熱風風量有極大損失;3、風機噪音過大。由于換熱器有較大風阻,不可避免地使熱風管道產生嘯叫。?
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是本發(fā)明要研究的內容。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頂置吸氣式換熱器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頂置吸氣式換熱器結構,包括機箱、熱風風機、低溫空氣進氣管及送料器組件;所述機箱內設有燃燒室;所述低溫空氣進氣管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機箱內部靠燃燒室的兩側;還包括換熱器集熱器、高溫換熱管及排煙換熱管;所述換熱器集熱器設置在燃燒室的頂部,該換熱器集熱器上設有熱風風機吸氣口;所述高溫換熱管為復數個,并列相距設置在換熱器集熱器內部;所述熱風風機也設置在燃燒室的頂部,并對應所述熱風風機吸氣口設置;所述排煙換熱管為倒U型管道,所述排煙換熱管設置在燃燒室的背部和兩側,其兩側邊管道分別設置在所述低溫空氣進氣管的內側。
上述方案中,有關內容解釋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送料器組件主要燃料進料口、燃料盒及點火棒組成。
2、上述方案中,所述每個低溫空氣進氣管上均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其中,所述進氣口設置在所述機箱外側靠近燃燒室的開口下方;所述出氣口設置在所述機箱外側靠近燃燒室的開口上方。
3、上述方案中,所述高溫換熱管為至少四個。
4、上述方案中,所述排煙換熱管道為兩組,前后并列設置在所述燃燒室的背部和兩側。所述排煙換熱管道為圓筒形型。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將熱風風機置于燃燒室的頂部,使得換熱器風道距離最短,確保風阻最小;從而保證熱風風機噪音小于42dB;又低溫空氣進氣管加長,可以延長冷空氣在低溫空氣進氣管內的滯留時間,經過燃燒室背面的排煙換熱管換熱,提高熱風風機吸入空氣的溫度,熱風風機吸入的熱空氣直接進入燃燒室頂部的集熱換熱器內,使得集熱換熱器表面溫度為燃燒室內的最高溫度,約為350度。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
1、由于本發(fā)明結構將熱風風機置于燃燒室的頂部,使得換熱器風道距離最短,確保風阻最小;從而保證熱風風機噪音小于42dB。
2、由于本發(fā)明結構將低溫空氣進氣管加長,可以延長冷空氣在低溫空氣進氣管內的滯留時間,經過燃燒室背面的排煙換熱管換熱,通過冷熱空氣的熱傳導,可快速升高熱風風機吸入空氣的溫度,熱風風機吸入的熱空氣直接進入燃燒室頂部的集熱換熱器內,提高傳熱效率,使得集熱換熱器表面溫度為燃燒室內的最高溫度,約為350°。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的右視圖;
附圖3為附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州市旭揚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未經泰州市旭揚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1898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