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孔油槽的銑削加工裝置及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16354.2 | 申請日: | 2013-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188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 發明(設計)人: | 羅偉;吳凱;康思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華威履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C3/28 | 分類號: | B23C3/28;B23Q5/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槽 銑削 加工 裝置 方法 | ||
1.一種內孔油槽的銑削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于機架(1)上的水平進給機構(2)、垂直進給機構(3)、第一周向進給機構(4)、第二周向進給機構(5)、第一切削機構(6)和夾持機構(7),所述水平進給機構(2)與所述垂直進給機構(3)相互垂直,所述夾持機構(7)設于所述第一周向進給機構(4)上,所述第一周向進給機構(4)旋轉驅動所述夾持機構(7),所述第一周向進給機構(4)設于所述水平進給機構(2)上,所述水平進給機構(2)驅動所述第一周向進給機構(4)和夾持機構(7)水平移動,所述第一切削機構(6)設于所述第二周向進給機構(5)上,所述第二周向進給機構(5)旋轉驅動所述第一切削機構(6),所述第二周向進給機構(5)與垂直方向傾斜的設于所述垂直進給機構(3)上,所述垂直進給機構(3)驅動所述第二周向進給機構(5)和第一切削機構(6)垂直移動,所述第一切削機構(6)與所述夾持機構(7)相互配合的在垂直方向上由上至下設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孔油槽的銑削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機構(6)包括與所述第二周向進給機構(5)相連的銑削動力頭(8)。
3.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孔油槽的銑削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銑削動力頭(8)的頭部設有球形銑刀。
4.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孔油槽的銑削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中心(9),所述控制中心(9)分別與水平進給機構(2)、垂直進給機構(3)、第一周向進給機構(4)、第二周向進給機構(5)、第一切削機構(6)和夾持機構(7)相連。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孔油槽的銑削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調整所述第二周向進給機構(5)傾斜角度的調整機構(10),所述調整機構(10)設于所述機架(1)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孔油槽的銑削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機構(7)包括工作臺(11)和夾緊裝置(12),所述夾緊裝置(12)設于所述工作臺(11)上,所述工作臺(11)設于所述第一周向進給機構(4)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內孔油槽的銑削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11)上還設有水平微調機構(13),所述水平微調機構(13)驅動所述工作臺(11)水平移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內孔油槽的銑削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切削機構(14)和第三周向進給機構(15),所述第二切削機構(14)設于所述第三周向進給機構(15)上,所述第三周向進給機構(15)與垂直方向傾斜的設于所述垂直進給機構(3)上。
9.一種內孔油槽的銑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將設有內孔的工件(16)設于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孔油槽的銑削加工裝置的夾持機構(7)上;
步驟2,通過旋轉所述第一周向進給機構(4)和第二周向進給機構(5),移動所述水平進給機構(2)和垂直進給機構(3),通過所述第一切削機構(6)在設于夾持機構(7)上的所述工件(16)的內孔中進行油槽加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內孔油槽的銑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還包括通過控制中心(9)聯動所述第一周向進給機構(4)、第二周向進給機構(5)、水平進給機構(2)和垂直進給機構(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華威履帶有限公司,未經常熟華威履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1635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