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冷軋軋機剛度的動態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15448.8 | 申請日: | 2013-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387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1 |
| 發明(設計)人: | 羌菊興;朱大維;王欣;凌鷹鶴;舒縈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37/16 | 分類號: | B21B37/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萬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劉立平 |
| 地址: | 2019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冷軋 軋機 剛度 動態 計算方法 | ||
1.一種冷軋軋機剛度的動態計算方法,用于冷軋軋機厚度控制過程中動態確定軋機的剛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軋軋機剛度的動態計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0:根據待軋制的帶鋼寬度w,計算中間輥和工作輥的接觸長度X;
S200:根據工作輥和中間輥的接觸長度X,依據以下公式確定軋機剛度:
K=aln(X)-b??(F2)
其中,K為軋機剛度,X為中間輥和工作輥接觸長度,a和b為計算系數,計算系數a和b可以根據實驗測試數據對公式F2進行曲線回歸分析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軋機剛度的動態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S100根據以下公式計算中間輥和工作輥的接觸長度X:
X=w+2δ??(F3)
其中,w為帶鋼寬度,δ為中間輥串動到帶鋼邊部的工藝余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軋機剛度的動態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計算系數a和b是依照以下步驟確定的:
S010:將中間輥串動量按照L/m的間隔劃分為m+1個位置,每個位置依次用Mi表示,其中,L為中間輥最大串動量,i=0~m,m為不小于3的整數;
S020:將中間輥依次串動到位置Mi,i=0~m,分別重復執行以下測試步驟S022到S028:
S022:軋機以預設的恒定速度轉動;
S024:從0到最大軋制力逐步加軋制力;
S026:從最大軋制力到0逐步減軋制力;
S028:在加軋制力過程和減軋制力過程中,分別采集在位置Mi的軋制力和輥縫數據;
S030:將步驟S020中采集到的每個位置Mi的軋制力和輥縫數據,分成2m組數據,構建加軋制為數據組iu和減軋制力為數據組id;
S040:依次讀取每個中間輥串動位置Mi的數據組iu和數據組id,分別重復執行以下步驟S042到S048:
S042:根據以下公式計算中間輥處于串動位置Mi時加軋制力狀態下的軋機剛度Kiu:
其中,Piun為數據組iu的最后一個軋制力值,Piu1為數據組iu的第一個軋制力值,Siun為數據組iu的最后一個輥縫值,Siu1為數據組iu的第一個輥縫值,
S044:根據以下公式計算中間輥處于串動位置Mi時減軋制力狀態下的軋機剛度Kid:
其中,Pidn為數據組id的最后一個軋制力值,Pid1為數據組id的第一個軋制力值,Sidn為數據組id的最后一個輥縫值,Sid1為數據組id的第一個輥縫值,
S046:根據以下公式計算中間輥處于串動位置Mi時的軋機剛度Ki:
S048:計算中間輥處于串動位置Mi時的工作輥和中間輥的接觸長度;
Xi=2(G+Mi)??(F7)
其中,G為中間輥的基點位置,其值等于中間輥串動量M=0時,中間輥端面
距離軋機中心位置的長度,Mi為中間輥處于串動位置Mi時的中間輥串動量;S050:利用實驗測試得到的各個串動位置Mi的接觸長度Xi和軋機剛度Ki,通過對公式F2進行曲線回歸分析,確定計算系數a和b。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1544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制備神經氨酸衍生物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基于模塊化軋機自由組合的精軋機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