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網格重建的海底地形地貌變化探測與分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15428.0 | 申請日: | 2013-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890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吳自銀;姚才華;尚繼宏;李守軍;趙荻能;周潔瓊;羅孝文;金肖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C13/00 | 分類號: | G01C1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松海 |
| 地址: | 310012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網格 重建 海底 地形 地貌 變化 探測 分析 方法 | ||
1.一種基于網格重建的海底地形地貌變化探測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步驟1:多時期系列的歷史海底地形數字標準化1.1)如果現有的歷史海底地形地形圖為電子版,直接轉入步驟1.2);
如果現有的歷史海底地形地形圖為紙質版,進行數字化,使用掃描儀掃描成電子版地形圖,然后使用地理信息軟件數字化該電子版地形圖為矢量地形圖;1.2)標準化歷史地形圖:如果步驟1.1)中具有n個時期的歷史海底地形圖,則形成n個電子地形原始數據集合Raw={rawi}i=1,n,n為自然數,每個時期的電子地形圖rawi均包含了坐標(x,y)、水深z與時間t等四維信息;檢查各個時期的海底地形圖的成圖基本參數是否相同,所述的基本參數包括坐標系統、投影參數和基準面,如果上述任一參數不相同,則使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按照相同的坐標系統、投影參數和基準面參數將原始數據集合Raw={rawi}i=1,n轉換為標準化后的數據集合Proc={proci}i=1,n,轉換后的每個時期的數字地形圖proci均包含了坐標(x,y)、水深z與時間t等四維信息;
步驟2:構建多時期的DDTM
使用插值方法對所述的數據集合Proc={proci}i=1,n逐一進行網格化,形成n個時期的海底數字水深時間模型DDTM集合,DDTM={DDTMi}i=1,n;
每個時期的的網格參數,包括行數K、列數L、網格間距和范圍,均相同,每個網格點包含了坐標(x,y)、水深z與時間t四維信息;
所述的插值方法計算公式為:
式中,為待插值點;dep(xi)為已知深度點,由數據集Proc={proci}i=1,n離散為水深點所得;為各已知深度點的權值系數,該系數可通過如下公式計算:
式中,y(xi,xj)為各已知深度點間的協方差;y(x0,xi)為待插值點與各已知點間的協方差;
步驟3:構建差值網格與時變網格
任選兩個時期的DDTM,按照空間對應關系,逐個網格點進行差值運算并形成差值網格:ΔDDTMi,j=DDTMi-DDTMj,ΔDDTMi,j的每個網格點均包含坐標(x,y)、水深差值Δz與時間差值Δt,網格范圍及間距與參與運算的網格DDTMi和DDTMj完全相同;
將差值網格ΔDDTMi,j的每個網格點的水深變化值Δz與時間變化值Δt逐一進行相除運算,獲得時變海底網格對于每個網格點δk,l=Δzk,l/Δtk,l,當Δtk,l=0時為無效網格點;
基于差值網格ΔDDTMi,j和地形時變網格Δddmi,j繪制三維圖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網格重建的海底地形地貌變化探測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步驟4:構建時空變化地形剖面;
在DDTM內設計剖面L,分別在DDTMi、DDTMj、DDTMi,j和ddmi,j中提取并形成綜合剖面L={disi,z1i,z2i,Δzi,δi}i=1,m,disi、z1i、z2i、Δzi和δi分別為距離剖面起點距離、DDTMi和DDTMj中的水深值、水深差值和水深變化率;
以距離disi為橫軸,以水深z為縱軸繪制二維綜合剖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經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1542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低光衰大功率LED路燈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種叉車液力變速箱箱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