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拖曳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15086.2 | 申請日: | 2013-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870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五洲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65/18 | 分類號: | B62D6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 地址: | 230022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拖曳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拖曳機構,更準確地說,涉及一種用于連接轉運車和工位器具的拖曳機構。
背景技術
汽車車身覆蓋件的質量對于汽車制造來講尤為關鍵,由于其尺寸較大、形狀較復雜,故需用專用的器具存放,在生產的流轉過程中需用叉車或轉運小車進行轉運。
由于轉運小車的連接點相對地面的位置較低,故器具上的連接點,一般不能設置過高,否則無法與小車連接點匹配連接。
現有技術中的拖曳機構,通過圓管形旋轉軸套與短連接臂焊接為一體,通過連接軸及固定軸套固定在器具上起到連接小車與器具的作用;這種結構的連接臂較短,小車與器具連接過程易產生碰撞,進而影響到器具中沖壓件的產品質量。
另外一種結構是通過圓管形旋轉軸套與長連接臂焊接為一體,通過連接軸及固定軸套固定在器具上起到連接小車與器具的作用;這種結構的連接臂較長,雖保證了器具連接的安全性,但在存放狀態時,連接臂由于重力作用自由下垂,占用較多的空間,影響器具的多層疊放及叉車的叉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拖曳機構,可有效解決長連接臂存放時占用空間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拖曳機構,包括止轉阻擋部,所述止轉阻擋部的端面上設有連接軸,還包括一呈U形結構的旋轉軸套,所述旋轉軸套的開口端固定有連接臂,所述連接軸穿過旋轉軸套的U形槽;當旋轉軸套繞連接軸旋轉至其側壁和止轉阻擋部端面近似平行時,所述旋轉軸套的U形槽在其槽底至開口端的方向上具有一段可供旋轉軸套沿連接軸下滑的路徑。
優選的是,所述呈U形結構的旋轉軸套包括近似平行設置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以及連接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相應一側且截面呈弧形的連接板。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平板、第二平板、連接板由板件彎折而成。
優選的是,所述旋轉軸套的U形槽開口端還具有防止其從連接軸上脫落的限位結構。
優選的是,所述限位結構是穿過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的螺栓。
優選的是,所述連接臂固定在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間,所述限位機構為連接臂伸入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間的端部。
優選的是,所述連接軸通過其兩端設置的固定軸套固定在止轉阻擋部的端面上。
優選的是,所述止轉阻擋部為工位器具的側壁。
在非工作狀態時,可將旋轉軸套繞連接軸旋轉,直到使旋轉軸套的側壁和止轉阻擋部端面近似平行,此時,在旋轉軸套和連接臂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或是人工施加一定的力,可使得旋轉軸套的U形槽沿著連接軸下滑。下滑至合適位置后,旋轉軸套上位于連接軸下端的部分以及位于連接軸上端的部分均會和止轉阻擋部的端面配合,以防止旋轉軸套沿著連接軸5轉動。從而避免了長連接臂對空間的占用。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本發明的拖曳機構在工作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本發明拖曳機構折疊后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取得的技術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結合具體的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參考圖1、圖2,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拖曳機構,包括止轉阻擋部3,該止阻擋部3可以是一塊固定在工位器具上的平板,也可以是工位器具的側壁。在該止轉阻擋部3的端面上設有連接軸5,該連接軸5可以是固定、也可以是轉動連接在止轉阻擋部3的端面上,連接軸5和止轉阻擋部3之間留有供安裝旋轉軸套2的間隙。
連接軸5需要穿過旋轉軸套2,使得旋轉軸套2可以沿軸轉動。旋轉軸套2包括近似平行設置的第一平板21和第二平板22,以及連接第一平板21、第二平板22相應一側且截面呈弧形的連接板20,使得該旋轉軸套2截面呈U形結構。
所述旋轉軸套2的開口端固定有連接臂1,連接軸5穿過旋轉軸套的U形槽,并可通過兩個固定軸套4固定在止轉阻擋部3的端面上;在需要拖曳的時候,旋轉軸套2的連接板20和連接軸5配合在一起,從而實現該拖曳機構的轉運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1508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