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眼科負壓吸引管路限流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13717.7 | 申請日: | 2013-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563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進 |
| 主分類號: | A61F9/007 | 分類號: | A61F9/007;A61M25/14;A61M39/22 |
| 代理公司: | 大慶知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方博 |
| 地址: | 150001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眼科 吸引 管路 限流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眼科負壓吸引管路限流器,屬于管路限流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眼科手術中的負壓吸引操作多采用超聲乳化儀的負壓吸引系統,其維持負壓吸引操作時管路內液體流量穩定的技術為通過電子元件檢查管路內負壓的變化,進而通過電子芯片控制負壓吸引系統進行相應的調整以維持管路內液體流量的穩定。
現有的超聲乳化儀的負壓吸引系統雖然可以起到維持管路內液體流量穩定的作用,但該系統存在結構及操作過程復雜、技術難度高、成本較大,更換及維護困難的諸多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超聲乳化儀的負壓吸引系統存在結構及操作過程復雜、技術難度高、成本較大,更換及維護困難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結構及工作原理簡單、易于控制、成本低廉、生產工藝簡單、易于更換及維護的眼科負壓吸引管路限流器。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眼科負壓吸引管路限流器,包括:硬質殼體和限流物料,所述硬質殼體的一端設有進液孔,硬質殼體的另一端設有出液孔,所述限流物料設置在硬質殼體內。
本發明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勢。
1、價格優勢。現有的超聲乳化儀負壓泵流量控制系統為由感應器、電路、電子芯片、電控開關等原件構成的控制系統,上述原件存一定的生產成本,而本發明僅由醫用硅膠管路,簡單的電控開關構成,所以其生產成本(相當于一個醫用輸液器加一個電控開關的成本,管路部分因其僅相當于一個醫用輸液器的成本,所以可以設計成像醫用輸液器一樣的一次性產品)相對于現有的技術而言成本極其低廉。
2、生產工藝優勢。現有技術中的感應器、電路、電子芯片等原件,需要一定的技術實力及生產條件才能制造,大多數需要進口,目前國內只有少數廠家才有能力生產制造。而本發明由簡單的醫用硅膠管路和電控開關構成,生產工藝極其簡單,大多數醫療器械生產廠家均有能力生產(有能力生產醫用輸液器的廠家即可)。
3、維護成本的優勢。現有技術中感應器、電路、電子芯片、因其精密復雜,故障的維修需要由廠家專業的技術人員來維修,另外因其價格較高,零部件的更換費用也相對較高。所以其故障維修的人員成本、耗材成本均較高。而本發明因其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廉,維護只需要直接更換限流器即可,所以對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很低(經過一定培訓的普通醫護人員即可完成),另外本發明的成本價格低廉,所以限流器的維護(即更換)無論是人員成本還是耗材成本都及其低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眼科負壓吸引管路限流器的結構示意圖(板狀物上設有微孔);
圖2為本發明的眼科負壓吸引管路限流器的結構示意圖(板狀物上設有縫隙);
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眼科負壓吸引管路限流器的結構示意圖(限流物料為塑料顆粒、玻璃顆粒或砂礫)。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實施例。
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例所涉及的一種眼科負壓吸引管路限流器,包括:硬質殼體1和限流物料2,所述硬質殼體1的一端設有進液孔1-1,硬質殼體1的另一端設有出液孔1-2,所述限流物料2設置在硬質殼體1內。
所述的限流物料2為一單個或多層板狀物,在板狀物上設有微孔2-1或縫隙2-2或微管。
所述微孔2-1的孔徑在0.26mm至0.001mm范圍內,所述縫隙2-2的裂隙寬度在0.26mm至0.001mm范圍內,亦可為長度不限的微管(微管內直徑在0.26mm至0.001mm范圍內)。
所述的限流物料2為單個或多層濾網或滲透膜。
所述的限流物料2為海綿或海綿狀物。
所述的限流物料2為塑料顆粒、玻璃顆粒或砂礫。
所述的限流物料2為活性炭。
所述的限流物料2為不銹鋼絲團或尼龍絲團或其他絲團狀物。
進一步的,還包括微管3和電控開關4,所述微管3的一端與硬質殼體1的出液孔1-2相連通,所述電控開關4連接在微管3上。
還包括第一醫用硅膠管5和第二醫用硅膠管6,所述第一醫用硅膠管5與硬質殼體1的進液孔1-1相連通,第二醫用硅膠管6與微管3的液體流出端相連通。
現以液體流動順序詳細介紹一下本實施例:
第一醫用硅膠管5:頭端用于連接各種眼科吸引器的吸引管路部分,尾端和硬質殼體1的進液孔1-1相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進,未經王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1371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