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年生飼草玉米的栽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13694.X | 申請日: | 2013-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550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周樹峰;李晚忱;高世斌;蘭海;張志明;馬嘯;付鳳玲;潘廣堂;唐祈林;盧艷麗;榮廷昭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H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 |
| 地址: | 61113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年生 飼草 玉米 栽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年生飼草玉米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草食性畜牧業所占農業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農業現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草食性畜牧業發展還存在相當大差距,我國草地牧業產值僅占農業總產值10%左右,而一些發達國家已達50%-80%。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肉蛋奶等草食畜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1978年至2008年我國人均牛肉、牛奶的生產量雖分別增長了20倍和30倍,但仍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這無疑需要更多的飼草料來支持畜牧業的快速發展。
飼料、飼草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快速發展的畜牧業必須有快速發展的飼料、飼草業支撐。我國南方農區畜牧業的發展長期采用高耗糧和收獲籽粒后的秸桿飼養牲畜,這不僅難以滿足畜牧業快速發展對飼料需求的急劇增長,而且這種人畜共糧的畜牧方式也加重了“糧食安全”問題。事實上,我國“糧食安全”承受的壓力,已不僅僅是食用糧短缺,而是長期以來人畜共糧導致的飼料糧的嚴重不足。2009年,我國50%的糧食用作飼料,口糧消費僅占糧食產量的35%。
以貴州、四川、云南、重慶、廣西為代表的我國西南農區,水、光、熱資源較為豐富,有適合作物營養體生長的自然氣候條件,大量的退耕還林、還草坡耕地,都可種植飼草。該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丘陵占全區總面積的60-87%,水熱資源垂直分布,坡耕地為最主要的土地資源。長期以來,由于山區人口增長,低下的農業生產水平無法滿足人們生存的需求,不得不采取陡坡開墾方式,廣種薄收,致使坡地面積不斷擴大。該區25度以上坡耕地總面積達545萬公頃,占全國該類坡耕地總面積的48.8%,西南農區坡耕地地形破碎,多數地區坡度陡,加之雨量大,坡耕地逐年翻耕,土壤疏松,水土流失嚴重。坡耕地土層較淺,保水低,肥力差,一般無灌溉條件,土地產出率較低。坡耕地中的相當一部分已不適合進行以收獲籽粒為主的農業生產,而應合理規劃,對部分坡耕地實施以保護為主的退耕還林、還草。
優良飼草品種的選育和推廣是實現畜牧業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目前,我國飼草育種水平還較低,存在育成品種少,質量差的問題。截止2007年,全國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登記品種337個,其中育成品種128個,僅占登記品種的38%;其余62%為引進品種或野生馴化種。與國外飼草品種相比,這些自育品種科技含量較低,飼草種子生產能力和飼草產量不高,抗逆性不突出,尤其缺少一些綜合性狀優良的多年生飼草。多年生飼草的發達根系和較長的生長期,對水分、光能、肥料的利用率高,更適合在一些不宜耕種的灘涂、荒坡等邊際土地種植,在減少水土流失和保護生態平衡方面也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豐產、廣適、多抗的多年生飼草是我國今后飼草選育的重要方向。
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創制的新型多年生飼草玉米,與已有的飼用作物相比,具有產量高、品質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和易繁殖制種等特點。但由于該新型飼草為栽培玉米和其近緣野生種大芻草經遠緣雜交選育而成,雜交后代在生長習性、繁殖特點、形態特征、收獲方式等方面類似于雙親,但又不同于雙親,客觀上決定著其栽培管理方法不同于玉米和大芻草。基于此,本研究發明了一種新型多年生飼草玉米的栽培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多年生飼草玉米的栽培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種植所述飼草玉米的步驟:
所述飼草玉米為以四倍體大芻草為父本,以玉米自交系或單交種為母本,經人工雜交獲得的F1代;所述種植是將所述飼草玉米的種子直接播種于大田中,所述播種的深度為3.5-4.5cm(如3.5、4.0或4.5cm)。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種植的行距為28—32cm(如28、30或32cm)、株距為28—32cm(如28、30或32cm)。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株距和所述行距相等。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種植后,還包括對所述飼草玉米地上部植株進行第一次刈割的步驟,所述第一次刈割的時期為所述飼草玉米生長至2-3m(如2、2.5或3m)時。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一次刈割后所述飼草玉米的留茬高度為15-25cm(如15、20或25cm)。
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第一次刈割后,還包括第二次刈割,所述第二次刈割的時期為所述第一次刈割后的45—60天(45、50或60天)。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二次刈割后所述飼草玉米的留茬高度為15-25cm(如15、20或25cm)。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母本為玉米自交系2848與玉米自交系5027的雜交F1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農業大學,未經四川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1369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花盆的制作工藝
- 下一篇:增強專用信道絕對授權信道信息的傳輸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