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網雨凇特征區域人工干預凍雨試驗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12841.1 | 申請日: | 2013-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442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9 |
| 發明(設計)人: | 陸佳政;方針;胡建平;趙純;蔣正龍;張紅先;李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公司;湖南省電力公司科學研究院;湖南省湘電試研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D21/02 | 分類號: | 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長沙正奇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陳立武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網 雨凇 特征 區域 人工 干預 凍雨 試驗 方法 | ||
1.一種電網雨凇特征區域人工干預凍雨試驗方法,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配備高炮一臺,配備內填碘化銀氣溶膠粒子的筒裝受試物,該筒裝受試物的筒徑大小與所配高炮炮膛的膛徑大小匹配;
(2)、將步驟(1)所備高炮移送至待人工干預凍雨電網雨凇特征區域,使用該高炮將所備筒裝受試物向高空發射,觀察筒裝受試物被射向高空后的凍雨轉化為冰粒的試驗效果,確定所述冰粒的化學成分,找出其中具有快速凝結高空水滴能力的成分,以該成分物質填筒構成可迅速凝結凍雨成為冰粒從空中落下的筒裝炮彈;
(3)、在上述待人工干預凍雨電網雨凇特征區域擇一高地作為下一高炮發射點,分別在該高炮發射點順風方向2km處和該高炮發射點順風方向5km處劃定一個直徑為Ф1~2km的區域作為影響試驗區域,然后,在所述高炮發射點逆風方向1km處劃定一個直徑為Ф1~2km的區域作為對比試驗區域;
(4)、在步驟(3)所劃定的三個試驗區域內各設置一個導線架,在該導線架上分別按東西方向擺放一根導線,按南北方向擺放一根導線;
(5)、試驗開始之前24小時,通過當地氣象部門了解步驟(3)所劃定的各試驗區域的氣象預報,一旦獲知凍雨發生時間,通知參加試驗人員搶在凍雨發生前12小時分別到達所述三個試驗區域,從參加試驗人員到達試驗區域之時起算,每隔1小時記錄一次該試驗區域的溫度、濕度、風速、雨量、降雨形態、覆冰密度及步驟(4)所擺放導線覆冰厚度;
(6)、守候凍雨,一旦發現空中落下凍雨,立即使用步驟(2)所移送的高炮發射步驟(1)所填筒裝炮彈;
(7)、8小時后,將在步驟(3)劃定的二個影響試驗區域所記錄的溫度、濕度、風速、雨量、降雨形態、覆冰密度及步驟(4)所擺放導線覆冰厚度數據,和在步驟(3)劃定的一個對比試驗區域所記錄的溫度、濕度、風速、雨量、降雨形態、覆冰密度及步驟(4)所擺放導線覆冰厚度數據,導入表格中進行對比;
(8)、重復步驟(5)~(7)二次;
(9)、依據步驟(7)所得對比結果顯示的上述影響試驗區域的降水形態和對比試驗區域的降水形態,如果所述影響試驗區域的降水形態為冰粒子,對比試驗區域的降水形態為凍雨,則表明本次電網雨凇特征區域人工干預凍雨試驗成功完成,否則表明本次電網雨凇特征區域人工干預凍雨試驗失敗,或者,對比上述影響試驗區域的覆冰密度和對比試驗區域的覆冰密度,如果影響試驗區域的覆冰密度變小,同時所述擺放的導線的覆冰厚度也明顯減少,則亦表明本次電網雨凇特征區域人工干預凍雨試驗成功完成,否則表明本次電網雨凇特征區域人工干預凍雨試驗失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公司;湖南省電力公司科學研究院;湖南省湘電試研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國家電網公司;湖南省電力公司科學研究院;湖南省湘電試研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1284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