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導熱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08412.7 | 申請日: | 2013-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339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文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沛德導熱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6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導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導熱散熱材料應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導熱散熱的導熱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以及大型伺服器的不斷更新換代,其工作組件的尺寸越來越小,工作的速度和效率越來越高,其發熱量也越來越大,因此合理有效的解決上述產品的導熱散熱一直是行業內的難題。
傳統工藝中,通常采用導熱銅管來實現導熱散熱,利用銅管內的冷卻液的液態和氣態的相互轉化,將熱量有效的散出,導熱銅管雖然具有良好的均溫性,但其應用時的尺寸一般都比較大,常被用于比較大的設備中,形狀多為圓形結構,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現代工藝中,通常采用石墨散熱片作為解決導熱散熱的首選材料,石墨散熱片可以沿水平、垂直方向導熱,其尺寸可大可小,而且其片層狀結構可以更好地使其適用于任何產品的表面,雖然石墨散熱片導熱散熱的速度比較快,但其均溫性并不十分理想,在其兩端和兩側通常會有比較明顯的溫差,溫差過高容易對產品的某些元件造成損傷,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元件的報廢,給企業或用戶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麻煩。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熱裝置,以達到不僅增強其導熱散熱性能,還有效減少溫差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導熱裝置,包括石墨基體、雙面膠和導熱銅管,所述石墨基體為片狀結構,所述導熱銅管為扁狀結構,所述雙面膠的一面與所述石墨基體相粘貼,另一面與所述導熱銅管相粘貼。
優選的,所述石墨基體為人工石墨片。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的導熱裝置,將導熱銅管設置為扁狀結構,打破了傳統工藝中圓形結構的限制,使其使用范圍更廣,更適合使用在比較簿的產品中;通過雙面膠將片狀的石墨基體與扁狀的導熱銅管粘貼并成型為一體,將二者結合不僅增強了其導熱散熱性能,使熱量降的更低、降的更快,還有效的減少了兩端和兩側的溫差,使兩端和兩側的溫度更均勻,保證了產品的元件不受損傷,給企業或用戶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導熱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數字標號表示部件的名稱:
1、人工石墨片???2、雙面膠???3、導熱銅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導熱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人工石墨片1、雙面膠2和導熱銅管3,人工石墨片1為片狀結構,導熱銅管3為扁狀結構,雙面膠2的一面與人工石墨片1相粘貼,另一面與導熱銅管3相粘貼。
使用過程中,可將人工石墨片1的另一面或導熱銅管3的另一面與產品的元件相貼,人工石墨片1因其比較平整,因此其與元件的接觸效果更好,若根據需要,導熱銅管3也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與元件接觸,效果同樣顯著。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導熱裝置,將導熱銅管設置為扁狀結構,打破了傳統工藝中圓形結構的限制,使其使用范圍更廣,更適合使用在比較簿的產品中;通過雙面膠將片狀的石墨基體與扁狀的導熱銅管粘貼并成型為一體,將二者結合不僅增強了其導熱散熱性能,使熱量降的更低、降的更快,還有效的減少了兩端和兩側的溫差,使兩端和兩側的溫度更均勻,保證了產品的元件不受損傷,給企業或用戶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同時,該導熱裝置不僅結構簡單,且使用效果顯著。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沛德導熱材料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沛德導熱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0841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