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頭頸部損傷的保護裝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06332.8 | 申請日: | 2013-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819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韋登明;韋赟博;汪益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J17/00 | 分類號: | B62J17/00;B62J27/00;A42B3/06;A42B3/20;B60N2/4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1521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頸部 損傷 保護裝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護裝置及其使用方法,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抗頭頸部損傷的保護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當高速行駛的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急劇減速時,由于慣性,車上的駕駛員或者乘車人員身體與機動車一起減速,由于重力和慣性的作用,頭頸部猛然向前運動,發生過伸展及過屈曲性運動,導致頸椎和頸髓損傷;當機動車停車后突然受到后方高速行駛的車輛撞擊,該機動車瞬間加速時,由于重力和慣性的作用,車上的駕駛員或者乘車人員身體猛然向前運動,頭頸部瞬間后仰,發生過伸展及過屈曲性運動,導致頸椎和頸髓損傷。在嚴重時,由于頭頸部沒有保護裝置或者保護裝置對頭頸部的保護和安全帶對身體的保護沒有同步作用,這兩種情況都將造成人體的揮鞭樣損傷。揮鞭樣損傷常導致人體頸髓損傷而發生高位截癱,嚴重時引起死亡。而目前現有技術中的一般頭盔或者頸椎護具沒有有效解決防止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的乘車人員的揮鞭樣損傷的問題。例如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101203401?B,公告日2010年10月27日,發明創造的名稱為用于防揮鞭樣損傷的頭枕,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防揮鞭樣損傷的頭枕,通過頭枕盒、泡沫基體和防撞梁及其連接結構的結合創新,防止意外事故對乘客造成傷害,特別是防止頸椎綜合癥和沖擊瞬間的揮鞭樣損傷,但是該專利案的頭枕盒或者頭枕框架對頭頸部的防護和座椅對身體的防護是分離的結構,沒有同步進行,使用者就存在揮鞭樣損傷的隱患的問題。又如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1800572?U,授權公告日2011年04月20日,發明創造的名稱為配備胸腹部保護圈和頸椎保護圈的兒童安全座椅和躺椅,該專利案公開了一種兒童的胸腹部和頸椎保護圈,通過胸腹部保護圈和頸椎保護圈的結合創新,這兩個保護圈防止了兒童身體過分位移而對頸椎造成損傷,但是該專利案的胸腹部保護圈和頸椎保護圈分別與安全椅固定,是分離的兩個結構,對兒童的胸部和頸椎的防護沒有同步進行,兒童就存在揮鞭樣損傷的隱患的問題,同時保護圈對兒童頭部沒有保護作用,又存在頭部與頸椎脫位的問題。又如中國專利申請公布號CN?201907809?A,申請公布日2013年02月06日,發明創造的名稱為一種保護頸椎的頭頸胸護盔,該專利案公開了一種保護頸椎的頭盔,通過頭盔本體、背帶和硬質弧形支柱及其連接關系的結合創新,在交通事故中,實現了駕駛員的頭部和頸部均受到保護,避免了因外力導致的頭部損傷和頸椎的揮鞭樣損傷而產生的嚴重后果,但是由于該專利案硬質弧形支柱的存在,使得駕駛員和乘車人員的頭部和頸部受到限制,硬質弧形支柱本身就容易刮傷使用者的頭頸部。本發明通過防護裝置、連接帶及其連接結構的結合創新,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自由度好,不易疲勞,不會刮傷使用者的頭頸部,安全性能好,既適用于兒童和成人,也適用于汽車和摩托車,在機動車加速、減速和轉彎的情況下,均能有效保護使用者的頭頸部,防止頭部與頸椎脫位,減少或者抵消使用者的揮鞭樣損傷,與安全帶同步的抗頭頸部損傷保護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現有技術中一般頭頸部防護裝置沒有有效解決對身體和頭頸部的同步保護的問題,通過防護裝置、連接帶及其連接結構的結合創新,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自由度好,不易疲勞,不會刮傷使用者的頭頸部,安全性能好,既適用于兒童和成人,也適用于汽車和摩托車,在機動車加速、減速和轉彎的情況下,均能有效保護使用者的頭頸部,防止頭部與頸椎脫位,減少或者抵消使用者的揮鞭樣損傷,與安全帶同步的抗頭頸部損傷保護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下述技術方案:一種抗頭頸部損傷的保護裝置,包括防護裝置和連接帶I,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裝置的后側與連接帶I相連,所述連接帶I的另一端通過導向鎖緊裝置與機動車安全帶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大學,未經寧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0633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可充氣氣囊的變形三體船
- 下一篇:SF6氣瓶工作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