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公路墻式防撞護欄及其施工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05786.3 | 申請日: | 2013-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435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9 |
| 發明(設計)人: | 吳國松;胡嘉鴻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國通土木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F15/08 | 分類號: | E01F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曉波 |
| 地址: | 400074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公路 墻式防撞 護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公路墻式防撞護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公路的延伸方向布置的混凝土墻(31)和防撞消能結構;所述防撞消能結構包括:
設置在所述混凝土墻(31)緊鄰行車道的一側的左防撞消能空心箱(1);
設置在所述混凝土墻(31)另一側的右空心箱(2);其中:
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1)和所述右空心箱(2)之間形成中部空心箱(3),所述混凝土墻(31)的混凝土澆筑在所述中部空心箱(3)內,且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1)和所述右空心箱(2)內均填充有彈性緩沖介質(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墻式防撞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1)包括由底部向頂部依次相連的下箱(11)、中箱(12)和上箱(13),其中:
所述下箱(11)與所述右空心箱(2)下段之間構成所述中部空心箱(3)的下段,所述中箱(12)與所述右空心箱(2)中段之間構成所述中部空心箱(3)的中段,所述上箱(13)與所述右空心箱(2)上段之間構成所述中部空心箱(3)的上段;所述中部空心箱(3)下段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部空心箱(3)上段的厚度,所述中部空心箱(3)下段和所述中部空心箱(3)上段通過所述中部空心箱(3)的中段過渡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墻式防撞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11)、所述上箱(13)以及所述右空心箱(2)均為矩形箱;且所述下箱(11)的厚度大于所述上箱(13)的厚度,所述下箱(11)和所述上箱(13)通過所述中箱(12)過渡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墻式防撞護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設置在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1)頂端的左擋塊(41);
設置在所述右空心箱(2)頂端的右擋塊(42);
連接在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1)的頂端與所述右空心箱(2)的頂端的支撐板(5),所述支撐板(5)位于所述左擋塊(41)和所述右擋塊(42)之間,且所述支撐板(5)分別與所述左擋塊(41)以及所述右擋塊(42)粘接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公路墻式防撞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緩沖介質(8)為聚氨酯泡沫填縫劑;且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1)和所述右空心箱(2)均為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箱體;所述左擋塊(41)和所述右擋塊(42)為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擋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墻式防撞護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混凝土基礎(7),所述混凝土基礎(7)內設置有錨固鋼筋(6),所述混凝土墻(31)內設置有構造鋼筋,所述構造鋼筋與所述錨固鋼筋(6)相連;且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1)和所述右空心箱(2)均設置在所述混凝土基礎(7)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公路墻式防撞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消能結構為多段,且相鄰兩段所述防撞護欄消能結構的箱體各板塊接頭處均通過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板相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公路墻式防撞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墻(31)底部的厚度大于頂部的厚度;遠離所述接頭處的所述混凝土墻(31)頂部的高度與所述中箱(12)頂部的高度相同;接頭處的所述混凝土墻(31)的頂部和所述上箱(13)的頂部高度一致,且接頭處沿公路延伸方向長50厘米段的所述錨固鋼筋(6)的個數為其他區段的2-3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國通土木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國通土木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0578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