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矽卡巖型金礦浸出金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04978.2 | 申請日: | 2013-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096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邱顯揚;胡真;宋寶旭;李漢文;湯玉和;葉富興;王成行;汪泰;鄒堅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22B11/08 | 分類號: | C22B11/08 |
| 代理公司: | 廣東世紀專利事務所 44216 | 代理人: | 千知化 |
| 地址: | 510651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矽卡巖型 金礦 浸出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選礦方法,特別涉及一種矽卡巖型金礦浸出金的方法。
背景技術
黃金不僅是財富的象征,而且因其自身優良的穩定性,延展性,良好的導電導熱性,在超級計算機、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中得到了蓬勃發展。我國金礦類型繁多,主要的礦石工業類型有石英脈型、破碎帶蝕變巖型、細脈浸染型(花崗巖型)、構造蝕變巖型、矽卡巖型、火山-次火山熱液型、微細粒浸染型等。
在金礦資源中,矽卡巖型金礦非常重要,人類從中獲得的黃金已逾1000噸。矽卡巖型金礦床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含金地質體,多為硫化物礦床上部經風化淋濾形成的氧化帶,礦石含金一般為1~5g/t,礦床中主要金屬礦物有褐鐵礦、磁鐵礦、針鐵礦、軟錳礦、赤鐵礦、黃鉀鐵礬等,金銀礦物主要有自然金、自然銀、銀金礦等,主要呈包裹體形式賦存在褐鐵礦裂隙空隙中或其它礦物間隙中。
目前,全泥氰化提金工藝是處理矽卡巖型金礦最有效的方法。根據浸出液中金提取方法的不同,全泥氰化法大致分為全泥氰化-鋅粉置換、全泥氰化-活性炭吸附、全泥氰化-樹脂礦漿法等,其中全泥氰化-活性炭吸附法由于設備費用和生產費用較低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工藝流程主要由浸出原料制備、攪拌浸出與逆流炭吸附、載金炭解吸、電積電解或脫氧、熔煉鑄錠及活性炭的再生活化等主要作業組成。由于金礦物是以包裹體的形式包含于褐鐵礦和磁鐵礦中,當處理矽卡巖型金礦時,導致氰化物難以與其完全充分接觸,因此尾渣中金品位一般都在0.5~0.6g/t以上,金浸出率僅在85%左右。
為了進一步提高金的浸出率,國內外做了大量的強化氰化浸出方面的研究工作。
CN1186867A公開了一種氰化浸出中用混合氧化劑強化浸出提取金的方法。該法針對含金8.25g/t的石英脈氧化礦氧化程度高、含泥量大、難于充氣的問題,通過加入1∶2的過氧化鈣和高錳酸鉀為混合氧化劑來輔助浸金,金的浸出率可以提高至95.42%。由于矽卡巖型礦石中金主要以包裹體的形式存在,上述方法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氰化物與金的接觸問題,因此效果并不明顯。
CN101643856A公開了一種富氧氰化浸出提取金的方法。該法將金礦石磨礦至-0.074mm占90%以上,加入氰化溶液形成礦漿,保持礦漿pH值在10.5~12的范圍內,充入氧氣,并保持溶解氧的濃度在20~30ppm的范圍內進行富氧氰化浸出,從金的氰化浸出液中提取金,金浸出率可以提高至94.58%,但此法仍然沒有解決氰化物與金的接觸問題,因此效果也不明顯。
綜上所述,對于矽卡巖型金礦,無論是采用加入強氧化劑輔助浸金還是采用富氧氰化浸出,金浸出率提高均不明顯,因此,在不大量增加生產和投資成本的情況下,開發一種適用于矽卡巖型金礦浸出金的選礦方法至關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矽卡巖型金礦浸出金的方法,該法具有金浸出率高、浸金速度快、操作簡單,投資成本低等優點。
本發明的選礦方法依次由以下步驟組成:
①破碎:原礦石破碎至-2mm,加水調漿至礦漿濃度為55~65%,依次加入生石灰4000~5000g/t,氰化鈉300~500g/t,控制礦漿pH值為10~12,游離CN-濃度為0.02~0.03%;
②磨礦:磨礦至-0.074mm占90~95%,繼續加水調漿至礦漿濃度為28~35%;
③氰化浸出:分5或6段依次加入氰化鈉1200~1500g/t,600~800g/t,300~500g/t,150~200g/t,80~100g/t,40~60g/t,控制游離CN-濃度為0.05~0.08%,氰化攪拌速度為1900~2200rpm,氰化浸出時間總計為35~40小時;
④吸附:分5段依次用活性炭10~15kg/t,8~10kg/t,5~7kg/t,5~7kg/t,5~7kg/t吸附氰化浸出液中的金,加入氰化鈉控制各段游離CN-濃度為0.03~0.05%,吸附時間總計為8~10小時,得到載金炭和浸出渣。
本發明的理論依據如下:
針對矽卡巖型金礦石中金粒度粗細不均勻的特性,選擇在磨礦作業添加氰化鈉。由于礦石在磨機內不斷產生新鮮表面,不僅延長了氰化浸出時間,而且借助于磨礦的強烈攪拌可以及時去掉對氰化浸出不利的隔離層,增加了金與氰化物及氧的接觸機會,有利于提高藥劑在金銀礦粒表面溶液層的擴散和浸出速度。加之增強了氰化浸出的攪拌速度,顯著提高了氧和礦漿的分散程度,改善了礦漿物料循環,進一步提高了絡合程度,從而提高了金的浸出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未經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0497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磷酸二銨的內染色方法
- 下一篇:有害生物防除組合物以及有害生物的防除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