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薄橫向雙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01709.0 | 申請日: | 2013-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74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孫偉鋒;陳健;曹魯;宋慧濱;祝靖;王永平;陸生禮;時龍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29/78 | 分類號: | H01L29/78;H01L29/06;H01L21/336;H01L21/762 |
| 代理公司: | 江蘇永衡昭輝律師事務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 地址: | 214135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薄 橫向 擴散 金屬 氧化物 半導體 場效應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超薄橫向雙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包括:P型襯底(1),在P型襯底(1)上設有埋氧層(2),在埋氧層(2)上設有N型阱區(4)及P型阱區(6a),在N型阱區(4)內設有N型緩沖區(5),在N型緩沖區(5)內設有N型漏區(9),在P型阱區(6a)內設有P型接觸區(7)和N型源區(8),在N型阱區(4)上設有場氧化層(11),并且,N型漏區(9)的一個邊界與場氧化層(11)的一個邊界相抵,在場氧化層(11)的與N型源區(8)相鄰的邊界區域表面設有多晶硅柵(12),且多晶硅柵(12)自場氧化層(11)的邊界朝N型源區(8)方向延伸至N型源區(8)的上方,在多晶硅柵(12)的延伸區域下方設有柵氧化層(10),在場氧化層(11)、多晶硅柵(12)、P型阱區(6a)、P型接觸區(7)、N型源區(8)、N型緩沖區(5)及N型漏區(9)上設有介質隔離氧化層(13),在P型接觸區(7)、N型源區(8)上連接源極金屬連線(14),在N型漏區(9)上連接漏極金屬連線(15),在多晶硅柵(12)上連接柵極金屬連線(16),其特征在于,在場氧化層(11)下方設有由P型阱區單元(6b)構成的P型阱區陣列(17),所述P型阱區陣列(17)位于N型緩沖區(5)與P型阱區(6a)之間,P型阱區單元(6b)的寬度從N型緩沖區(5)到P型阱區(6a)逐漸增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薄橫向雙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其特征在于,P型阱區單元(6b)的結深在0.5μm以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薄橫向雙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其特征在于,由P型阱區單元(6b)構成的P型阱區陣列(17),在漏極金屬連線(15)的正下方。
4.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薄橫向雙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準備P型硅襯底(1),
第二步:淀積埋氧層(2),再進行外延的生長(3),離子注入磷生成N型阱區(4),離子注入砷和磷形成N型緩沖區(5),退火,
第三步:淀積光刻膠,準備窗口大小從N型緩沖區開始由小到大的掩膜版,光刻、離子注入硼生成P型阱區單元(6b),退火,
第四步:淀積氮化硅、光刻形成有源區,刻蝕氮化硅,接著進行場氧的生長,并進行場注,離子注入氟化硼改變溝道摻雜濃度調整溝道閾值電壓,然后生長一層厚度為500?的柵氧化層(10),淀積刻蝕多晶硅形成多晶硅柵和多晶硅場板,離子注入硼形成P型阱區(6a),
第五步:光刻、離子注入磷和砷生成N型源區(8)和N型漏區(9),光刻、離子注入氟化硼生成P型接觸區(7),
第六步:淀積介質隔離氧化層(13),接觸孔刻蝕,淀積金屬鋁,刻蝕鋁以形成漏極金屬連線(15)且漏極金屬連線在P型阱區陣列(17)的正上方,刻蝕鋁以形成源極金屬連線(14)和柵極金屬連線(16),最后進行介質鈍化處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淀積的光刻膠的厚度為1.2μm,硼離子的注入能量為50kev,硼離子的注入劑量為8e12cm-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0170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帶載流環的銅鋁過渡設備線夾
- 下一篇:一種帶電伴熱結構的橡膠軟管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