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化學氧自救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00230.5 | 申請日: | 2013-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058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文新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斯達煤礦安全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2B7/08 | 分類號: | A62B7/08;A62B2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6 | 代理人: | 史玫 |
| 地址: | 710018 陜西省西安市經***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化學 自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化學氧自救器。
背景技術
常見的化學氧自救器的結構主要包括設置于單層殼體中的呼吸組件、氣囊組件、氧燭和內部有生氧藥片的生氧藥腔,其中的生氧藥腔和氧燭位于殼體下部,且殼體內生氧藥腔和氧燭的底部為氣室,氣室通過與氣囊組件相連通,呼吸組件與氣囊組件連通,使用時,作業人員通過呼吸組件中的口具塞吸取氧氣。長期使用過程中,發現該類自救器在工作時間較長后存在有以下缺點:
(1)設備溫度高。
(2)生氧藥腔散熱性能差,其內的化學反應熱不易散去,進而導致口具塞處的氧氣溫度高于人體舒適感的溫度范圍。
(3)將該結構的化學氧自救器設計成為60分鐘化學氧自救器時,設備體積大、不方便攜帶、設備溫度和吸氣溫度均過高。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化學氧自救器。
為此本發明提供的化學氧自救器包括:外殼、生氧藥罐、氣囊和呼吸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中間罐體;
所述中間罐體置于外殼中;
所述生氧藥罐置于中間罐體中,且兩者之間設有導氣室,該導氣室與生氧藥罐內部相通;所述呼吸管與生氧藥罐內相接通;所述氣囊與導氣室內相接通;
生氧藥罐內產生的氣體經導氣室進入氣囊;吸氣時,氣囊內的氣體經導氣室、生氧藥罐后被吸入。
進一步地,所述氣囊和呼吸管位于中間罐體的頂部。
進一步地,所述中間罐體的內壁與生氧藥罐的外壁之間為導氣室,生氧藥罐底部設有通氣孔與導氣室相通。
進一步地,所述中間罐體的內壁上設有限位凸起,且該限位凸起位于中間罐體的內壁與生氧藥罐的外壁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生氧藥罐內頂部裝有上濾片,所述生氧藥罐內底部裝有下濾片,所述上濾片與下濾片之間為裝藥區,該裝藥區內安裝有散熱組件,該散熱組件的高度小于所述裝藥區的高度,且所述散熱組件靠向上濾片安裝;所述生氧藥罐底部與中間罐底部之間設有藥品頂緊組件。
進一步地,所述生氧藥罐底部為敞口結構,所述生氧藥罐側壁的下邊緣設有臺階結構,所述生氧藥罐底部安裝有承板,該承板上設有通氣孔。
進一步地,所述生氧藥罐底部為敞口結構,所述生氧藥罐底部安裝有承板,該承板上設有通氣孔。
進一步地,所述化學氧自救器的外形尺寸為:高230~250毫米、長180~200毫米、寬104~124毫米;所述中間罐體的體積為32250~32500立方毫米、高為125~150毫米;所述生氧藥罐體積為28400~28625立方毫米、高為110~130毫米;所述生氧藥罐中的裝藥量為750~800克;所述裝藥區高為95~115毫米,所述散熱組件高為85~95毫米。
進一步地,所述散熱組件包括六對散熱面,每對散熱面為同一散熱板的兩個相對板面;所述散熱板為不銹鋼網板;所述散熱組件的高度為所述散熱板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生氧藥罐中裝有生氧劑,該生氧劑為:超氧化鉀和氫氧化鋰的混合物,且超氧化鉀和氫氧化鋰的質量比為1:(0~0.4)。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化學氧自救器具有以下相應的優點:
1)本發明的自救器采用內(生氧藥罐)、中(中間罐體)、外(外殼)三層罐體結構以及內罐和中間罐之間形成導氣室,從而在罐體內部形成氣體循環導氣室,即:
呼氣通道:呼氣→口具→呼吸軟管→呼氣閥→呼吸導管→生氧藥罐→呼氣中的水汽和CO2與生氧劑反應生成O2→導氣室→氣囊
吸氣通道:氣囊中氧氣混合氣→吸氣閥→導氣室→生氧藥罐→呼吸軟管→口具→人體肺部
這樣帶來的效果是:①呼吸氣體兩次經過藥罐,吸氣中的CO2兩次被藥層吸收,進而可有效保障吸氣中的氧氣含量。②吸氣氣體經上述呼氣通道和吸氣通道后進入人體分布,較之常規的化學氧自救器,本發明的吸氣氣體經過較長的路徑和時間后才進入人體,可促使氣體散熱,為降低吸氣的溫度和設備的溫度帶來有益效果。
2)本發明的自救器采用內(生氧藥罐)、中(中間罐體)、外(外殼)三層罐體結構,較之常規的自救器的兩管體結構,三罐體結構可降低設備外的溫度。經測試,外殼溫度為60-70℃。
3)本發明的自救器中的生氧劑使用KO2和LiOH吸收劑相結合的方式,可帶來以下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斯達煤礦安全裝備有限公司,未經陜西斯達煤礦安全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0023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高回彈吸震極限溜冰輪
- 下一篇:醫用貼膜負壓引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