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地下水壓較大的預留集水井處混凝土基礎底板恢復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99722.7 | 申請日: | 2013-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827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06 |
| 發明(設計)人: | 周志榮;賴溯欣;蒙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建工集團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9/10 | 分類號: | E02D19/10;E02D19/20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榮久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梁春芬 |
| 地址: | 545002 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下 水壓 較大 預留 集水 混凝土 基礎 底板 恢復 方法 | ||
1.一種地下水壓較大的預留集水井處混凝土基礎底板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步驟包括:(一)制作一種專用的降水管(2),該降水管(2)靠下段管壁上設有進水孔,設有進水孔一段降水管(2)的管壁外包有濾網(6),降水管(2)在接近頂部位置的管壁外裝一個止水環(3),降水管(2)底端設有底部濾網(7);(二)將步驟(一)中所制的降水管(2)放置到集水井(9)內,將水泵吸水管放入降水管(2)中進行抽水,將進入降水管(2)和集水坑(1)內的地下水抽干,對集水坑(1)中降水管(2)外的空間進行快速凝固混凝土澆筑,形成混凝土層Ⅰ(10),在澆筑混凝土層Ⅰ(10)的過程中及混凝土層Ⅰ(10)凝固的過程中水泵從降水管(2)中抽水不間斷,保持連續不斷的降水;(三)待步驟(二)中所澆筑混凝土層Ⅰ(10)強度到達70%后,停止降水并撤出降水管(2)內的水泵吸水管,待混凝土層Ⅰ(10)強度達到100%時,對降水管(2)進行封堵,先將一塊預先澆筑好的混凝土圓柱體(14)投入降水管(2)底部,混凝土圓柱體(14)到位后,對降水管(2)內進行粗砂填充,形成粗砂填充層(13),粗砂填充層(13)上端高度超過濾網(6)頂部位置,再向降水管(2)內塞入預先準備好的橡膠止水活塞(12),使橡膠止水活塞(12)底端緊貼粗砂填充層(13)頂部;(四)待步驟(3)中的橡膠止水活塞(12)到位后,立即對降水管(2)內橡膠止水活塞(12)上段進行快速凝固混凝土澆筑,形成澆筑在橡膠止水活塞(12)上方降水管(2)內側的管內混凝土段(11)。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壓較大的預留集水井處混凝土基礎底板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一)制作降水管(2)時,還在降水管(2)底端連接有喇叭形的管帽(8),所述底部濾網(7)設置在管帽(8)與降水管(2)的連接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壓較大的預留集水井處混凝土基礎底板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二)中澆筑混凝土層Ⅰ前,先在基礎底板厚度1/2處的集水坑壁上安裝一圈膨脹止水帶(19)。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壓較大的預留集水井處混凝土基礎底板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二)和步驟(四)中進行快速凝固混凝土澆筑時,在混凝土中摻入重量比為3-5%的混凝土速凝劑。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壓較大的預留集水井處混凝土基礎底板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三)中對降水管(2)進行封堵時,采用的混凝土圓柱體(14)的直徑略小于降水管(2)的內徑,混凝土圓柱體(14)的高度為300mm-500mm,采用橡膠止水活塞(12)的外徑與降水管(2)的內徑相等。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水壓較大的預留集水井處混凝土基礎底板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止水活塞(12)包括圓形的橡膠環(18)、連接在橡膠環(18)上表面的圓形鋼板(17)、連接在圓形鋼板(17)上表面中間位置的安裝導向柱(16),安裝橡膠止水活塞(12)時將一根預先準備好的安裝活塞用鋼管(15)套在安裝導向柱(16)上,再由安裝活塞用鋼管(15)將橡膠止水活塞(12)推入降水管(2)內緊貼在粗砂填充層(13)上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建工集團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廣西建工集團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99722.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