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磨可塑料及其生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97896.X | 申請日: | 2013-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00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金龍;李存弼;汪雷;董舜杰;王杰曾;孫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34 | 分類號: | C04B28/34;C04B24/18;C04B24/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楊小雙 |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耐磨 塑料 及其 生成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耐磨可塑料及其生成方法。
背景技術
水泥生產線中的余熱發電系統風管等部位由于受到物料和高濃度含塵氣體的沖刷、腐蝕和磨損,導致余熱發電系統管道內襯壽命短,熱利用率低。目前普遍采用的耐磨可塑搗打料使內襯壽命有了明顯提高,但是由于結構設計、施工操作等因素影響,使用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小面積的損壞、脫落,影響整體運行;而且維修過程中需要進行繁瑣的現場機械搬運、物料混煉、焊接施工等操作,不僅耽誤工期,也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浪費,亟待改進。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種耐磨可塑料及其生成方法,具有粘附力強、韌性好、強度高、耐磨、耐侵蝕及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耐磨可塑料,包括以下組分:
骨料、粉料、結合劑、增塑劑、保存劑、粘土細粉及二氧化硅超微粉。
優選地,所述骨料為剛玉。
優選地,所述粉料為碳化硅。
優選地,所述結合劑采用液體磷酸二氫鋁。
優選地,所述增塑劑采用木質磺酸鈣。
優選地,所述保存劑采用草酸。
一種耐磨可塑料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按照上述的原料進行配料;
將所述配料進行混煉;
困料;
二次混煉;
擠泥;
密封包裝。
優選地,所述困料時間為12小時。
基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公開,本發明具備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中的耐磨可塑料在原有耐磨可塑搗打料的基礎上,去除了促硬劑,添加了增塑劑和保存劑,并通過配料、混煉、困料、二次混煉、擠泥、密封包裝形成成品,該可塑料能夠滿足現場快速修補、施工便捷等要求,且具有粘附力強、韌性好、強度高、耐磨、耐侵蝕及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耐磨可塑料生成方法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耐磨可塑料生成工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耐磨可塑料,包括以下組分:骨料、粉料、結合劑、增塑劑、保存劑、粘土細粉及二氧化硅超微粉。其中,所述骨料為剛玉,所述粉料為碳化硅;所述結合劑采用液體磷酸二氫鋁;所述增塑劑采用木質磺酸鈣;所述保存劑采用草酸。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耐磨可塑料生成方法,如圖1所示,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1,按照上述的原料進行配料;
步驟102,將所述配料進行混煉;
步驟103,困料;
步驟104,二次混煉;
步驟105,擠泥;
步驟106,密封包裝。
具體生產工藝如圖2所示,生產線有10個原料料倉,采用自動化配料系統,配好的原料通過斗提進入攪拌機10,先進行一定時間的干混,然后加入結合劑總量的60%進行濕混,混煉均勻后,放入下方的料倉20,困料12小時后,計量放入下方的攪拌機30中,攪拌機30采用帶有碾輪的強制式攪拌機,并放置在磅秤上,采用控制機料總重量的方式控制每次的放料量,然后加入剩余的結合劑混煉均勻,并勻速放料質擠泥機入口料倉,擠泥機40采用中部有抽真空裝置,以便可塑料獲得更致密的結構,出口處采用塑料套裝的方式,密封包裝。
本發明中,去除了促硬劑,添加了增塑劑和保存劑,采用了擠泥工藝,并采用真空包裝,使材料獲得了更好的可塑性能、粘附能力強,完全能夠滿足施工要求。
本發明以某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窯余熱發電風管為例進行說明,該結構中的磷酸二氫鋁是熱硬性材料,施工時采用菱形網或者龜甲網作為錨固結構,整體性好、韌性好,伴隨工作環境溫度升高,能很快的產生強度,并具有耐磨性好、耐侵蝕性強、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因此,使用該種可塑料不僅將維修時間縮短了將近一半,減少了停機損失,且維修使用1年后,沒有出現脫落及嚴重的磨損,完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9789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