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小波分析的故障選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96949.6 | 申請日: | 2013-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46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田增;吳智剛;周浩;王偉;胡偉源;沈偉偉;沈圣煒;趙國偉;徐建強;朱旭東;徐玨強;王東舉 | 申請(專利權)人: | 桐鄉市供電局 |
| 主分類號: | G01R31/02 | 分類號: | G01R31/02;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魯秦 |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分析 故障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力系統領域,尤其是一種10kV配電網經消弧線圈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的方法。
背景技術
現階段我國配電網大多數采用中性點非有效接地系統(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單相接地故障占到總體故障的80%以上,當發生單相對地短路故障時,由于大地與中性點之間沒有直接電氣連接或串接了電抗器,因此短路電流很小,保護裝置不需要立刻動作跳閘,從而提高了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但也正由于安裝的消弧線圈使該系統單相接地短路電流很小,故障線路與非故障線路上的電壓電流幅值、相角并無太大區別,使得該故障的發生位置判斷變得困難。但隨著饋線的增多,電容電流增大,長時間運行就容易單相接地變成多點接地短路,弧光接地還會引起系統的過電壓,損壞設備,破壞系統的安全運行,所以必須及時找到故障線路和故障地點。為了提高供電可靠性并減少電網故障帶來的停電影響,各國供電企業都在積極實施配電運行自動化技術,通過實時監視,及時發現隱患,避免事故的發生,并自動實現故障的定位、隔離及非故障線路的供電恢復,減少故障停電時間。單相接地短路作為發生的幾率最大的短路故障類型,如何在配電網發生單相接地故障后及時準確地找到故障發生的位置,隔離故障區域并恢復非故障區域的正常供電,是當前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研究中的一個重要一個目的。
隨著配電網網架的加強,分支線路也增多,用傳統的巡線方法找出具體故障點的位置非常困難。這不僅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延長了停電時間,影響供電可靠性。尤其是在氣候嚴寒冬季或雨雪天氣、路況艱難,現有找故障點的方法勞動強度非常大,難以適應當前生產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能夠快速的實現故障定位,基于小波分析的10kV配電網經消弧線圈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的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這種基于小波分析的故障選線方法,利出線發生單相故障時零序電流的突變特征,采用小波算法進行多分辨率分解和提取突變點暫態信號,選取五個小波函數進行多尺度分解,若其中超過設定數量個高頻尺度分解結果大于設定值,則判定該出線發生單相接地故障,該判據具體設定如下:
I0=fi+gi,i=1,2,3,4,5;
如果max(g1)>K1max(f1),則a=1,否則a=0;
如果max(g2)>K2max(f2),則b=1,否則b=0;
如果max(g3)>K3max(f3),則c=1,否則c=0;
如果max(g4)>K4max(f4),則d=1,否則d=0;
如果max(g5)>K5max(f5),則e=1,否則e=0;
m=a+b+c+d+e≧n;
式中,I0:零序電流;
fi:零序電流小波分解后的低頻部分;
gi:零序電流小波分解后的高頻部分;
Ki:高頻突變量設定值;
a,b,c,d,e,m,n:判斷邏輯量。
作為優選,所述高頻突變量設定值滿足0.5<Ki<1.3。
作為優選,所述判斷邏輯值n=3或4。
作為優選,所述f1,f2,f3,f4,f5分別采用db4,db5,db6,db7,db8小波分解出的低頻部分,g1,g2,g,g4,g5分別采用db4,db5,db6,db7,db8小波分解出的高頻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桐鄉市供電局,未經桐鄉市供電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9694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