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噴霧裝置的承載和移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96502.9 | 申請日: | 2013-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872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志茂;王大偉;李革萍;楊勝華;王向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M9/04 | 分類號: | G01M9/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張蘭英 |
| 地址: | 20121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噴霧 裝置 承載 移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飛機進行研發類和適航取證類的試驗設備,尤其涉及風洞試驗的噴霧裝置的承載和移動裝置。
背景技術
飛機設計研制的全過程一般包括預發展、工程發展、詳細設計、全面試制、適航取證等五個階段。適航取證后,意味著飛機的安全性設計被認可,也就獲得了“準生證”。拿到此證后,飛機便可以進入批量生產的實質階段。
民用飛機適航取證時,需要進行一個結冰條件下的地面試驗,以表明對適航條款CCAR/FAR25.1093(b)(2)的符合性,該條款要求的結冰環境為液態水含量(LWC)不小于0.3g/m3,水滴平均直徑(MVD)不小于20μm。
在自然界中尋找滿足條款要求的結冰條件周期長代價大,為此,航天航空領域采用室內風洞試驗來解決試驗環境的尋找問題。簡單地講,就是依據運動的相對性原理,將飛行器的模型或實物固定在室內人工環境中,人為制造氣流流過,以此模擬空中各種復雜的飛行狀態,獲取試驗數據。在室內風洞實驗室中,各種參數都可以根據試驗要求進行控制,以到達試驗要求。
這種風洞實驗室可以有效解決尋找自然結冰條件所帶來的周期進度長,自然結冰條件不完全與試驗要求匹配的問題。但室內風洞實驗室的建設周期長而且造價與運行費用都極其昂貴。
為此,航天航空領域的科研人員對自然條件接近試驗要求的場地進行改造,以人工模擬結冰環境,這樣既可以有效解決尋找自然結冰條件所帶來的周期進度長的問題,又解決了利用室內風洞實驗室進行試驗的費用上的高成本的問題。為此,需要提供產生過冷水滴的噴霧裝置,但這種利用室外自然環境進行人工模擬結冰條件時所需要的噴霧裝置其體積非常龐大,具有相當大的重量,如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約14噸,在試驗過程中,噴霧裝置需要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進行噴射,但噴霧裝置的大體積和大重量為噴霧裝置的移動和升降帶來了難度。因此,解決噴霧裝置的移動和升降問題是成功實現人工結冰環境模擬的關鍵因素。
發明內容
因此,為了提供符合試驗要求的結冰條件,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噴霧裝置的承載和移動裝置,所述噴霧裝置包括沿其縱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承載和移動裝置包括:
支承機構,所述支承機構包括支承框架,所述支承框架包括沿其縱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噴霧裝置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安裝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移動機構,所述移動機構包括升降系統、俯仰系統和補償系統。其中,在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第一端設置至少一個所述升降系統,以升降所述噴霧裝置的連接于所述升降系統的所述至少第一端。所述噴霧裝置的第一端通過所述補償系統和俯仰系統連接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一端的升降系統,在第二端,當沒有設置所述升降系統時,所述噴霧裝置的第二端可樞轉地連接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二端,當設置所述升降系統時,所述噴霧裝置的第二端可樞轉地連接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二端的所述升降系統,當所述升降系統上升或下降使噴霧裝置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有高度差時,所述噴霧裝置能夠通過所述俯仰系統和所述噴霧裝置的所述第二端可樞轉地連接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二端而繞所述噴霧裝置的所述第二端俯仰傾斜,同時,所述噴霧裝置的第一端能夠通過所述補償系統而相對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二端縱向地滑動,以補償所述噴霧裝置的第一端在所述噴霧裝置俯仰傾斜過程中的水平位移。
根據上述的噴霧裝置的承載和移動裝置,所述升降系統包括升降桿和驅動所述升降桿上升和下降的電動機;所述俯仰系統包括固定支座、俯仰支座和使俯仰支座可樞轉地連接于固定支座的樞軸構件,所述固定支座固定地連接于所述升降桿或是所述升降桿的一部分,從而通過所述升降桿的上升或下降使所述俯仰支座能夠相對所述支承框架的相應一端俯仰傾斜;所述補償系統包括固定地連接于所述俯仰支座的或是所述俯仰支座一部分的導塊和可滑動地配合于所述導塊的滑軌,所述滑軌固定地連接于所述噴霧裝置的所述第一端或是所述噴霧裝置的所述第一端的一部分,使得所述噴霧裝置的所述第一端通過與所述導塊配合的所述滑軌相對于所述導塊的滑動而能夠相對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一端縱向地滑動。
根據上述的噴霧裝置的承載和移動裝置,在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設置至少一個所述升降系統。
根據上述的噴霧裝置的承載和移動裝置,在所述支承框架的設置所述補償系統和所述俯仰系統的所述第一端設置一個所述升降系統,在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二端的兩側分別設置一個所述升降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未經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9650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小區門禁系統
- 下一篇:一種基于深度的圖像霧效模擬方法





